寧波港口的歷史變遷

在至今約2500年前時(公元前472年,周元王四年),在餘姚大隱城山自然村,越王勾踐在這裡開山築城建港。

第一次:句章古港

句章城之興衰變遷

史料記載,春秋戰國時,寧波地區多是沼澤地貌,河、湖、海相互作用,區域內經常受到各種水患的影響。今姚江一帶南面是四明山,西面是南北走向的烏石山、羊角尖山、雲山等丘陵地帶,具有很大的淤積成陸功能。距今1萬年前的大規模海浸時,四明山北麓成為一片淺海,後來從長江口順潮而下的泥沙到這裡受地形阻擋而沉積下來,經長年積累有了堤壩功能,才抵擋了海潮的侵襲。

寧波港口的歷史變遷

始建於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之地,南至句餘,其後並吳,因大城句餘,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孫,故曰句章。”(《十三州志》)勾踐滅吳後,勾踐向周元王呈貢,周元王賜勾踐胙(胙即祭肉,古時把賜胙視作為一種至高榮耀),並命勾踐以“伯”(諸侯之長),後勾踐為向子孫表彰滅吳封伯之功,將原越之南方之地句餘改為句章。

城山渡(句章港)最初主要用於軍事目的,春秋時期,勾踐滅吳,城山渡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歷史上多次軍事行動都是從城山渡(句章港)出發,以城山渡(句章港)作為海上進軍的基地。城山渡(句章港)的軍港地位從戰國以來一直延續至五代時期。

第二次:三江口

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地區,從城山渡口到三江口,不到20公里的路程。但是城山渡口遷移到三江口,卻花了整整1200年。

據瞭解,以三江口為中心的寧波港,唐代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的重要港口之一,開闢了通往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南洋等地的航線,日本遣唐使19批有9批在寧波登陸或返回。宋代,明州港與內地以及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東南亞、波斯灣等地的貿易交流空前繁榮。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明州育王山買田記》中描寫了當時的盛況:“萬里之舶,五方之賈,南金大貝,委積市肆,不可數知。”2006年,我市對和義路一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現了一處南宋時期的漁浦碼頭遺址。現在的和義大道已經成為寧波的高檔商業中心。

寧波港口的歷史變遷

第三次:海洋港口~寧波舟山港

三江口的碼頭遷移到了海岸線邊上的鎮海、北侖,距離三江口約30公里,時間花了1200多年。但此次變遷給寧波港帶來鉅變,藉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寧波港實現了跳躍式的發展。2016年1月1日,經交通部同意,正式啟用“寧波-舟山港”,今天的寧波舟山港已是氣吞五洲貨、門泊四海船的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續寫著海上絲綢之路起始港的輝煌篇章。

寧波港口的歷史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