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测一测你是不是回避型依恋?

<strong>01.

<strong>假性独立,假性成熟

<strong>经常分手

一个朋友,单身了6年,后来找到女友。前些日子来寻DR君聊天,以为他是来秀恩爱的,结果三句话不到就说自己已经分手,觉得和女友退回朋友关系更好。DR君大惑不解,刨根问底了一通才弄清楚事件始末:他觉得这女孩控制欲太强,心智不成熟,也不够独立,谈个恋爱尚可,不适宜做老婆。

“她简直没有自己的生活!去哪都得带着,很黏人,基本上没有能力跟自己相处。吵架时失去理智,不解决问题只想着发泄情绪,非常幼稚。”

“可是你们还处于热恋期啊,别说女孩子黏人了,热恋的时候男生不也这样吗?”DR君赶紧劝说。

“我就不会这样。”他毅然决然抬起了头,DR君好像从此人发光的眸子里读懂了什么。果然,他继续说:“成年人要有克制,克制情绪,克制太过感性,得时刻保持理智,哪怕在热恋的时候,人也不该靠得太近而失去自我。”

“有人靠近你,会让你感觉不安全吗?”

他想了想,这样回答:“对,但不仅如此。<strong>如果我发现自己太需要对方,同样也会不安全,下意识就要后退一些,保持距离。最终还是要保持独立,人的孤独才是永恒的。”

<strong>这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DR君感到他对回归单身并没有任何焦虑,反而是一种放松后的畅快释然,好像分手后他得以重新回到舒适区,安下了心。

再举个女性回避型的案例。小薇的朋友都知道她是个暗恋专业户,对暗恋的痴迷简直到了沉沦上瘾的地步。不要误会,她并不是对暗恋对象上瘾,<strong>而是对暗恋这种情感模式上瘾。有两位被她暗恋的男生在知道她的心意后表示过想要交往试试,甚至曾经还有一位恰好对她也心存爱慕,得知女孩有意后义无反顾展开追求……诡异的是,每到即将把暗恋的苦果变正果的关键时刻,她却一次次选择后退,全部都拒绝了。

一询问,她也觉得自己委屈:“他那么好,我是配不上的,万一交往后被他发现我那么多缺点,或者被我发现他其实并不美好,可能最后连朋友都无法做。我不明白他怎么就不能像个偶像一样,好好站在那,让我喜欢就好了呀!为什么要跑来说也喜欢我,打破了之前那么美好的关系呢!<strong>我只想默默喜欢他,心里就是有所依的,并不想跟他发生什么。”

亲密关系|测一测你是不是回避型依恋?


<strong>02.

<strong>回避型依恋的童年根源

回避型依恋对立于焦虑型依恋,是表现为另一极端的不安全依恋模式。同焦虑型在亲密关系中刀枪火炮的热战模式不同,回避型仿佛是个巨大的冰窟窿,冻死别人的同时也在冰冻自己,而且冻得时日久长,坚硬无比,最终已然“爱无能”而不自知,杀伤力不容小觑。

每个回避型都有一张成熟、独立、理智、靠谱的面具,在感情中行事果决,<strong>擅长处理情绪、无痛分手,更擅长冷战,跟他们相处过的伴侣几乎都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冷酷、绝情。有趣的是,这类评价通常由回避型亲口转述。DR君就曾听到一位妥妥的回避型谈起上一段感情时用着很得意的语气描述如何用冷漠来屏蔽女友求和,后来被女友骂他太绝情。“好像每一任都这样说过我,习惯了!”语气中仿若骄傲,一种安全感呼之欲出。

是的。<strong>回避型在听到有人评价自己冷漠、绝情,这样的词汇,会让他们感到安全。

相反,如果有人说他们感情用事,他们的小宇宙会在瞬间爆发,坚决否认!不仅如此,他们会鄙视一切感情用事的生物,否认情感的作用,企图用理智、推理、去情感的方式解决一切问题。

吵架时,你跟回避型谈情感,谈爱不爱,谈情绪怎么处理之类的问题,会被他们大手一挥:别讲那些没用的,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典型的回避型依恋会让伴侣感到冰凉凉的懊恼,好像每天对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台机器。机器无法懂得人的情绪需要被照料、安抚、亦不懂情感的作用力有时比一万句道理都有效。

说到这,很多姑娘会跳出来喊一句:男人都这个德行!<strong>其实在中国,回避型依恋还真的大部分出在男性身上。就如同焦虑型依恋出现在女性身上的比例也较高一样。为何会有这个不同呢?跟中国父母对男孩女孩的教养方式不同有很大关系。

尤其在独生子女较多的北方地区,女孩在原生家庭中受到更多规则和父母的控制,因为传统观念里觉得养女孩要更小心一些,教养、仪态、成长安全,连回家时间都被严格限制,在高强度禁锢自由的家庭里长大,<strong>“控制和被控制的爱”就成为了女孩们从父母那习得的情感模式,是她们习以为常的安全区域,成年后在伴侣那自然而然复制,控制欲极强的焦虑型依恋由此产生。

而父母养男孩的观念却恰恰相反。曾有一位母亲就这样跟DR君说:“好在我家那个是男孩,早恋就早恋呗,只要别耽误学习,反正他也不会吃亏!”很多男生都在高期待、低情感互动的家庭里长大。传统认为男性应当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男孩的培养也会主张理性、不能哭、情绪不轻易流露,父母对男孩的高要求,逼得他们从小收敛起情感表达的部分。这种方式成为回避型习得的情感模式,同样是他们内心感到安全的区域。

普查研究也有提示,多兄弟姐妹家庭中的格外受到父母重视(表现为高期待、高压力)的那个孩子(无论男女),成年后容易成为回避型依恋者。父母若过度重视孩子的成绩、能力、未来……那么孩子的真实情感需求就会被相应忽略,这种感情上的被忽略感会被孩子带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虽然为此痛苦,虽然他们同样不安全,同样想要被关爱,但被人忽视的感觉却是他们实实在在从小便习惯的舒适区。<strong>回避者总想要在关系里与人保持距离,极力避免情感的渗透,就来源于此——潜意识在寻找与童年相似的被忽视感。

亲密关系|测一测你是不是回避型依恋?


<strong>03.

<strong>永远不会有共情的朋友

严重的回避型人格,在交友上也会存在着某些障碍。

如果你与一个回避型做了朋友,你会发现几乎不能跟TA聊聊有关情感的知心话。尤其在你失恋了,难过了,低落了,伤心了,情绪跌宕到谷底的时候,回避型面对一个情绪化的你态度是极其“不近人情”的,你会发觉TA冰冷理性,完全无法与你共情。永远不会抱抱你,跟你说上一句“我理解你,你受苦了”。<strong>很像一个巨型黑洞,你的所有负面情绪掉进去,发不出任何声音,没有任何你想得到的反馈。

但是,若你过了情绪爆发期,想要沉下心解决问题的时候,回避型朋友就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对象,TA的理智会帮助你第一时间找到解决方案,思路清晰,逻辑实用,止损能力一流。你会发现回避型的陪伴仿若超人在侧,给你满满的能量。

回避型的人如此对待朋友,同样也如此对待自己。他们的心像深海,似乎能容纳所有情绪而不产生任何波澜。<strong>表面上永远像个独立自主、有勇气、对待情感游刃有余、不怕任何离别与失去的“超人”,其实负能量已在内心悄然累积。

不少回避型人格容易生着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原因就是大海超负荷太久,想要海啸了。

别忘了回避型同焦虑型一样,都源自于内心匮乏的安全感。焦虑型是越要越没有,越是没有就越是拼命要。回避型是越躲越没有,越是没有就越在下一个机会面前再次选择逃避。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亲密关系|测一测你是不是回避型依恋?


<strong>04.

<strong>你是哪种依恋模式?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如果细究起来,其实是由一个一个漏洞拼凑而成。这些漏洞,构成了长大后我们面对亲密关系时的应对模式。非安全的心理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必然在焦虑型和回避型之间徘徊,不断做足功课,才能从童年带来的习性中得到解脱。

<strong>人际关系专家巴塞洛缪曾提出成人有四种依恋类型(如下图):

亲密关系|测一测你是不是回避型依恋?


除了我们上次讨论过的焦虑型和今天讲的回避型以外,还有爱的能力较高的安全型、处于焦虑状态下的恐惧型(又叫矛盾型)。矛盾型依恋可能更加复杂,呈现出回避依恋与焦虑依恋两种模式交杂切换:这个人在某些方面呈现回避,又在某些方面呈现焦虑型的特性。

无论你是哪种依恋模式,成因都是由两个因素造成:对亲密的回避程度和被抛弃的焦虑程度。而且这四种模式并没有很明显划分。<strong>如果你对亲密的回避程度低且对被抛弃的焦虑程度低,那你就是安全型的。但这个“程度”很难量化,只能伴侣两方相比较来看。

依恋类型的形成都和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对于过去的经历我们无法改变,就像我们不能选择父母、不能选择他们是否有爱的能力、能正确的照顾小孩、会给我们造成什么影响。所以不管是那种依恋类型都没有错,而且一段感情幸福与否取决于双方相处是否能破除模式上的缺陷,融洽和谐。

<strong>而且依恋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人如果在一段感情中遭遇了背叛等不好的经历,很可能就会转成回避型;而一个焦虑型的人如果被人细心呵护,慢慢也会转变成安全型;一个回避型遇上了焦虑型基本就会相爱相杀(两方解决自身安全感问题方式是完全对立的),可是如果两方都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并能做到彼此退让彼此成全,共同成长,也会渐渐转化成两个安全型伴侣。

在感情出现问题时,最好先不要急于下定论,更不要给对方贴上标签。先冷静下来沟通下双方对感情的期待是否一致,比如是否愿意共度余生。再一起分析下自己和对方是属于什么依恋类型,然后再有意识的改变彼此的行为模式。这样更有利于维系一段感情。

亲密关系|测一测你是不是回避型依恋?


<strong>05.

<strong>如何与回避型依恋者交往

如果你的伴侣、朋友、家人是回避型依恋者,应该如何与看起来若即若离的他们交往呢?DR君的建议如下:

<strong>A,加强理解,不要强迫他们

<strong>回避型依恋者典型的表现就是排斥亲密关系,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拒绝情绪化的行为,过于理性,不通人情。但若你明白他们拒绝情感表达的原因是来源于对亲密的不信任,儿时太过缺乏安全感,才导致自保的习惯,就会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先别强迫他们,给他们留点自己的独立空间,强迫只会让他们更加排斥,甚至会排斥你的靠近。

<strong>B,主动沟通,推进关系

可能与回避型依恋者相处久了,便能够摸透他们行为和情感反应的规律,难免会产生“怎么又是这样”、“又躲着我”这些想法。<strong>这时应该表达自己的需求,与回避型依恋者沟通,千万不要跟他们冷战(因为你根本冷不过他们)。

在关系的进程中,非回避型需要主动一些推进关系,给他们一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回避型的安全感建立起来之后,回避的行为就会慢慢减少。当然,如果你本身是缺乏安全感的焦虑型,建议你们不要彼此消耗,加强沟通,让心灵共同进步,毕竟改变亲密关系质量不是单方的事情。

亲密关系|测一测你是不是回避型依恋?


说到最后,怎么判定一个人目前是不是回避型依恋者呢?

附赠一套《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测试。该表共36题,奇数题作为依恋回避维度计分,偶数题作为依恋焦虑纬度计分。切记:这类的测评,仅供做大致了解,不必因此就给自己强贴标签。

如何获取测试地址:私信发 测试

了解更多 查看 从搭讪到结婚,男女必备的交往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