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等5分鐘,少走半程路:一場算法和道路信息之間的鬥智鬥勇

AI的浪潮勢不可擋,在無數大眾最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其實蘊含著許多未被發現的秘密。

這些“深藏功與名”的AI技術,在最基礎的功能背後,卻演繹著數據和算法最動人的一面。

地圖導航中,算法與千變萬化的道路信息之間“鬥智鬥勇”,對地圖中常規的路線規劃進行改造,讓“未來出行”成為可能。

多等5分鐘,少走半程路:一場算法和道路信息之間的鬥智鬥勇

全文共1791字,閱讀時長約為5分鐘

圖片來源 | 網絡

出品 | 先聲會

所謂路線規劃就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簡單明瞭嗎?——天真。

要知地圖產品在為用戶規劃路線時,那可是一場人類與複雜算法、道路信息之間的鬥智鬥勇。

各種地圖的算法工程師們,不僅要面對瞬息萬變的路況信息,還要應對各種各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干擾。

所以如何綜合利用好各類信息,快速提供準確有效的出行方案,就成了“路線規劃”要解決的切實問題。

多等5分鐘,少走半程路:一場算法和道路信息之間的鬥智鬥勇

小王是一個在北京西二旗工作的資深“碼農”,雖是地道的北京人但因為多年搖不上號只好暫時上了外地牌照。

由於五環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期禁止外地牌照車輛行駛,小王上下班通常會繞開五環或者早早出發躲避限行。

週一早上,公司組織集體去西五環附近的北京園博園參加活動。早上8點40多,大家都準備從公司出發了,因為此時五環還是限行狀態,不少人憑著習慣繞路上了六環。

小王打開地圖查路線,導航卻提醒他:<strong>再等5分鐘後出發,就可以避開限行時間直接走五環。既能節省時間和油費,還不會違章。

最終小王雖然多等了5分鐘,卻比其他人早到20分鐘,還少走了一半路程。

多等5分鐘,少走半程路:一場算法和道路信息之間的鬥智鬥勇

目前大部分地圖導航還無法結合實際情況推薦出發時間和路線,百度地圖新推出“多等5分鐘少走半程路”,通過預估未來交通狀況並提供躲避擁堵、限行路線。

新功能的背後是一整套路線規劃的複雜流程。算法為用戶規劃路線時,要經過<strong>路線規劃、特徵提取、路線篩選和路線排序四個步驟,百度地圖是如何改造路線規劃的四個步驟,滿足用戶智能化出行需求的呢?

多等5分鐘,少走半程路:一場算法和道路信息之間的鬥智鬥勇

1

<strong>針對時間規劃路線

為了實現根據時間推演進行路線規劃,常用做法是將連續的時間點分散成多個時刻,在每一個時刻都生成一套權值,並在路線搜索過程中恰當切換不同權值,從而實現針對時間進行路線規劃。

在算法選擇上,一般要考慮預處理時間、在線計算性能、路線效果等要素。A*算法和CRP算法(基於剖分的路線規劃算法)由於預處理時間較短、數據較小,天然具有快速編譯及生效的優點,是面對此類問題的主流選擇。

2

<strong>基於海量數據合理預測

有了完整的路線數據後,可以獲得更加精確的預計到達時間,這也是算法進行後續決策的基礎。由於預計到達時間與路況息息相關,二者都有著豐富的歷史數據作為參考,在進行未來時間預估時,算法可以根據歷史數據和當前道路狀態合理預測,從而保障路線規劃的準確和智能。

3

<strong>藉助通行規範篩選路線

結合預計到達時間和用戶車牌號,通過限行、交規、封路等通行規範,算法篩選出符合車輛需求的合理路線。

百度地圖在路線篩選環節已經做到了秒級生效,而利用精準的預計到達時間,則能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例如是否立即出發,還是等一段時間避開限行再出發。

4

<strong>“為用戶著想”的路線排序

在向用戶推薦3條最優路線時,需要引入對未來路線狀態的判斷,但隨之也帶來了新的難題,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外地牌照如何走五環”和各種突發情況。

<strong>面對“即刻出發但要繞行的六環”和“等幾分鐘再出發的五環”該如何選擇?

百度地圖一方面通過“常規路線”,即大部分用戶選擇的路線或用戶自身曾走過的路線,過濾掉沒有意義的繞行。另一方面,通過衡量不同路線的代價綜合篩選。因為每個人對時間代價、距離代價的感受不同,意味著每條路線背後的算法模型,都在逐漸被“主人”養成個性化推薦,<strong>通過用戶以往的駕駛行為和操作偏好,推薦更適合路線。

當路上遇到突發情況導致預計到達時間不準,可能引起用戶違章時,算法往往會做“最壞的假設”。

舉個例子,早上六點半一輛外地牌照的汽車行駛在北京的五環上時,一場交通事故導致了大面積堵車。這時路線規劃將考慮到這一點,對於那些不能幫用戶在規定時間內駛離五環的路線慎重考慮,排序中可能會放到更靠後的位置。並在導航過程中,不斷檢測前方通行狀況判斷用戶是否有違規風險,並通過語音、圖像提醒指引更合理的路線。

多等5分鐘,少走半程路:一場算法和道路信息之間的鬥智鬥勇

在這場算法跟道路信息之間的鬥智鬥勇中,百度地圖不僅能處理好紛繁複雜的各類信息,還能讓它們“為我所用”,以這些信息為指標提供最優的出行選擇。

當“未來時刻”成為用戶越來越重視的核心要素之一,更智能化的導航規劃也將成為未來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