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裂》: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導讀:

2018年,這是孫頻寫作的第十個年頭,在這一年出版《裂》是有好幾層含義的。

在《裂》之前,孫頻已經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了《疼》和《鹽》:《疼》的旨意是在清醒中疼痛,在無望中救贖;《鹽》的旨意是在卑微中堅持,在破碎中重生。

如果說《疼》代表的是人世間的萬千苦難與疼痛,代表人心百轉千回的磨難與救贖,那麼《鹽》代表的是,我們每一個卑微渺小的個體,雖然轉瞬即逝,但我們來過這世間,我們就都是這世間的一粒鹽。

鹽是渺小的,卻是生靈生長中不可缺少的,它只是一粒調味品,但若是沒有了鹽,整個世間就沒有了味道。

01

那麼《裂》呢,它又代表著什麼?

如遊吟詩人萊昂納德科恩所說,萬物皆有裂痕,因為那是光得以進來的地方。

這句話說得多麼好,有裂痕之處便有光可以進來。

當我們在暗夜中艱難前行,當我們在生活的瑣碎與磨難中不堪其擾,當我們面對種種關係的破碎、愛的遺棄、尊嚴的喪失,當我們面對這種種裂痕的時候,我們應該想到的是,那也是光進來的地方。

02

在翻開《裂》之初,我就被觸動了,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悸動,是某種恐慌,某種對自己的懷疑和過去的思考。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麼?這是怎麼了?為什麼?……隨著文字越來越多,腦海裡的想法也越來越多,想的越來越深。

無疑,我被嚇到了,被這種血腥的卻又看不見血的文字嚇到了。

就像在《自由故》扉頁說的:“一種反抗,一種吞噬。一種再生,一種殺人見血。”

誰又能說自己活得就真的幸福呢?幸運與悲哀,可憐或可恨,命運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又在哪裡呢?……

03

有時候,我常想,枷鎖是一直都在呢?還是因為自己給自己套上了一個又一個枷鎖?

就像是某個職業,某種性別,某個名字,某個地方,某個人……

其實,也許我們還可以做更多,忍受更多,更猥瑣,更殘忍,更天真,更自由。

只是,是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又或者我們從來就不曾足夠勇敢的正視過自己,缺點,優點,想要的,不想要的、戀愛、婚姻、生活……

也許,就像書《裂》裡的《自由故》篇中,桑小萍說的那般:“那是你還不習慣,就像你戴枷鎖的時間太長了,就算給你摘掉了,你還是會保持原來的姿勢走路。”

也許,我們都戴枷鎖的時間太長了,從某一刻,這個枷鎖已經融進了我們的骨肉裡,想要解開的時候,卻發現血肉模糊的地方已經結痂,枷鎖已經鑽進了肉裡,成為了身體裡的一部分。

04

就像《自由故》篇中的王發財、呂明月、桑小萍……誰又能倖免呢?

套在圈子裡太久了,枷鎖戴的都沒有知覺了,等哪天解下了枷鎖又反而覺得這不是自己了。

只是,誰又能說,什麼是我們呢?

凡是和人比較,從身份到地位,從得失中,從分別中,從圈子裡到圈子外,誰又能說自己是主角呢?誰又能說自己一定要成為主角呢?誰又能說世界上真的存在不想做主角的人呢?

就像王發財在《自由故》篇中說的:“對我這樣的人來說,有一碗飯吃比什麼都重要,只要不餓著,我就什麼都不怕了。……”

也許,看到“這樣的人”你會笑,冷笑,發自內心的鄙夷。

05

可是,哪怕這樣的人,他也願意每天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盡情的做著一個不是“主角”的角色。

喜歡海子所以一路找到德令哈,曾經一心想當作家,有一點空就寫點“小豆腐塊”往報紙上投,投了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每天一朵玫瑰花……最後呢?

最後,王發財還是沒有成為作家,而是做了記者。

可是,當年的那個夢呢?還在嗎?誰又知道呢?

這個世界,有多少和王發財一樣的人呢?也許很多吧!誰又能說自己就一定能成為主角呢?世間真正的主角有多少呢?

身份、職業、性別、愛情、生活……又有多少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呢?

06

《裂》有一點是很少見的,那就是作者每次都能夠鑽進自己設置的“套子”裡去“生活”,進而藉著這個“套子”縮在裡面,苟且著,發現著,分裂著,那是一種無言的疼痛和犀利。

那麼幹淨而又冷靜,那麼孤獨而又疼痛,一步一步將自己的血,將枷鎖分割,再融合。

直至,在枷鎖裡活出一個“套子”裡該有的模樣,好的模樣。

也許,就像扉頁中說的那般:“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哪怕我們在暗夜中艱難前行,哪怕我們要面對種種關係的破裂,哪怕我們在生活中的瑣碎與磨難中千瘡百孔……我們應該想到的是,那些裂痕,將是光進來的地方。

不要害怕,不要恐慌,要堅強,勇敢的去面對,去找尋,向陽而生!

07

其實,越看到後面,越能夠明白,找到本身何嘗不是失去呢?又有什麼是永恆的呢?

種種關係的破碎、愛的遺棄、尊嚴的喪失……這些滿是裂痕的地方,千瘡百孔的靈魂該如何安放呢?

該放棄嗎?該堅持嗎?該繼續嗎?

我們似乎終其一生都在尋覓,在尋覓中得到,在尋覓中告別,在破碎中重生,重生又毀滅。

我們都該相信,那些破碎的縫隙,正是光得以照進的地方,那是我們的痕跡,時光的痕跡。

我們都懷著某種敬畏,敬畏而不是被迫的接受,拋棄尊嚴,並非不要,而是為了更好的站起來,更好的活著,變得堅強,變得強大。

08

我們終其一生,會找到!

會找到我們想要的,會找到我們愛的,也愛我們的。

只要堅信著,只要堅持走下去,我們總會遇見不同的自己,犀利、冷靜、純粹、乾淨……每一寸肌膚,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勇敢的邁出,我們選擇,被選擇,最重要的我們都走過來了,光慢慢地開始照進來了。

裂縫不再被討厭,這正是我們不同的地方啊!

也許,這就是《裂》的意義吧?又或者毫無意義呢?

——讀《裂》有感


書上狐狸

2018年12月《愛有所愛》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