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在最好的季節,堅持跨界疫苗,重慶啤酒可謂一瓶不務正業的啤酒。任性過,也體驗過股市的高光時刻,現在,嘉士伯喊話重回主業,留下的機會還有多少?

文 ✎ 雷彥鵬

1月2日,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柯俊財因工作變動,辭去董事長、董事等職務。算起來重慶啤酒5年內已經更換了4任“掌門”。

重慶啤酒是一瓶很能折騰的啤酒。

1998年,啤酒行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它一頭扎進疫苗事業,13年未果。2013年,等來了豪門嘉士伯的收購,低端啤酒市場已經見頂。

未來的重慶啤酒,會拿到高端市場的入場券麼?

<strong>5年,終於整合到位了?

距2017年2月上任,柯俊財任職重慶啤酒董事長僅1年10個月。接班柯俊財董事長職位的是嘉士伯亞洲財務副總裁Roland Arthur Lawrence(中文名:羅磊)。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向市界表示,<strong>重慶啤酒頻頻發生高層人事變動,屬於“正常調動”,符合嘉士伯對重慶啤酒整合的特徵。

而對於此次“換帥”,"可能意味著整合接近了尾聲"。

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重慶啤酒

嘉士伯對重慶啤酒的追求始自2008年。彼時,國際啤酒行業併購達到了高潮,也正是在這一年,蜷縮在中國西南的區域品牌重慶啤酒,命運悄然被改變。

全球第三大啤酒商的嘉士伯,早在1978年就進入中國,不過,在慘烈的競爭中並沒有拼得一份令其滿意的市場份額。

經過一番搶奪,嘉士伯將市場鎖定在了雲南、西藏、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等地,雖然看起來像是“支援”中國的西部大開發,但是西部地區地廣人稀,而且還盤踞著華潤雪花等巨頭,因此,嘉士伯的市場份額多年來掙扎在5%,只排在了第五位。

嘉士伯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strong>重慶啤酒是其亞洲市場最重要的棋子。

2014年,嘉士伯全球CEO韋耀國(Jorgen Buhl Rasmussen)陪同丹麥女王來華訪問。有媒體抓住機會讓他談談啤酒行業,其在談及嘉士伯在中國的發展計劃時說:“我們要三條腿走路,除歐洲和俄羅斯市場外,進一步提升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的份額。”

收購重慶啤酒,嘉士伯總共用了“三步”。

第一步,和喜力聯手,於2008年將蘇格蘭紐卡斯爾啤酒公司收購,而紐卡斯爾持有重慶啤酒17.46%的股份落入嘉士伯手裡,嘉士伯成為重慶啤酒的二股東。

第二步,重啤集團的控股方——重慶輕紡集團在2009年確定轉型,競爭慘烈的啤酒業務被踢上了案板。2010年,重啤集團公開出讓重慶啤酒12.25%的股份,而嘉士伯將百威英博和華潤雪花擠退,以23.84億元的“天價”忍痛喝下了這杯重慶啤酒,持股29.71%成為重慶啤酒的最大股東。

第三步,“續杯”。在喝下兩杯重慶啤酒後,<strong>2013年,嘉士伯通過要約收購,對重慶啤酒的持股比例上升到了60%。重慶啤酒也完全進入到了“嘉士伯時代”。2015年5月13日,“外資企業”重慶啤酒公告稱,重啤集團已減持其所持剩餘的重慶啤酒4.95%的股份,且重啤集團不再持有重慶啤酒股份。

嘉士伯完成上位後,對重慶啤酒展開的主題是整合,備受外界關注的就是頻繁換帥。

2014年,嘉士伯中國區總裁王克勤接班重啤集團出身的黃明貴,正式出任重慶啤酒董事長。之後幾年內,黎啟基、柯俊財相繼接任董事長又辭去。除了黎啟基,其餘任職董事長皆未超過兩年。

新上任的外籍董事長羅磊,為澳大利亞國籍,擁有澳大利亞註冊執業會計師(FCPA)資格。其自2012年起一直擔任嘉士伯亞洲財務副總裁,此前在沃爾瑪(中國)擔任高級副總裁和首席財務官。

如果整合到位,那意味嘉士伯亞洲市場可以發力了。

<strong>跨界誕生的妖股

啤酒與火鍋是山城重慶的兩張名片,但是重慶的這位“知心朋友”,不務正業。

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圖來自官網

1997年,重慶啤酒登陸上交所,募集資金2億多元,招股說明書中主要列了四項資金用途,每一項都是圍繞啤酒主業,但是上市僅一年後,它就踏入了疫苗行業。<strong>這次跨界不僅讓啤酒圈震驚,而且造就了重慶啤酒“妖股”之名。

這個故事圍繞重慶佳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辰生物”),以及一個叫“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的項目展開。

佳辰生物由重慶啤酒母公司重啤集團與第三軍醫大學、重慶大學共同組建。1998年10月,重慶啤酒斥資1435.20萬元從重啤集團手中受讓佳辰生物52%的股權,正式進入“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的項目。幾經股權轉讓,到2001年,重慶啤酒取得佳辰生物93.1%股權,成為絕對控股方。

<strong>進軍新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重慶啤酒打算創造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不過,對投資者而言,是美夢還是噩夢,答案後來才揭曉。

開始幾年,從重慶啤酒的公告中看,疫苗研發推進還非常順利,到2005年時,項目II、III期臨床試驗申請得到批覆。面對重慶啤酒的跨界,券商非常興奮,並且為重啤加油吶喊,其中吶喊聲音最大的是興業證券的分析師。

2009年,一份“強烈推薦”的評級研報《重慶啤酒:橘子快紅了》認為,疫苗故事正在變成現實,“我們判斷其獲得新證書的可能性很大。”這份研報的分析師王晞,密集地推出30份研報,平均每月一份,每份都“強烈推薦”。

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在券商不遺餘力地推銷下,重慶啤酒的“概念號”股價也越飛越高。

2011年11月24日,重慶啤酒發佈公告稱,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將於12月5日揭盲。公告發布的第二天,重慶啤酒盤中創下歷史最高股價83.12元。在1998年宣佈收購佳辰生物之前,重慶啤酒的股價一直徘徊在3元左右;在2008年9月,還有過8.05元的時候。

2011年12月7日晚間,重慶啤酒遲到的一紙公告將投資者的熱情推向了冰點——疫苗沒多大療效。12月8日復牌的重慶啤酒之後遭遇連續9個跌停,跌幅近70%。半個月內市,值蒸發250億。

在連續跌停期間,股民在重慶啤酒吧發帖《一邊吃,一邊哭》:“今天回到家,煮了點面吃,一邊吃麵一邊哭,淚水滴落在碗裡,沒有開燈。”“關燈吃麵”的梗兒由此而來。此外,大成基金為了疫苗概念重倉蹲守重慶啤酒3年,九連跌後浮虧22億元。

在重慶啤酒股價估值正處於底部時,嘉士伯持股比例躍升至60%,業內人士認為,嘉士伯此舉多少有些抄底的意味。不過,嘉士伯攬入的是一個處於困境中的“爛攤子”。

<strong>嘉士伯操刀,迴歸主業

過去20年是國內啤酒發展的黃金期,由於跨界研究疫苗,不務正業的重慶啤酒,直到2006年,淨利潤才勉強提升了一個檔次。2010年達到高峰後,又迅速跌落。

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重慶啤酒迎來“嘉士伯時代”的時候,中國啤酒市場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由於低端市場已見天花板,重慶啤酒錯過了一波良機。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啤酒產量同比下降0.96%,二十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雖然全行業下滑,但重慶啤酒下滑幅度更驚人。

2014年,重慶啤酒的銷量為104.70萬千升,同比下降了12.85%;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分別為31.69億元、7343.52萬元,同比增長-6.44%、-53.74%;實現扣非淨利潤7451.83萬元,同比增長-55.48%。

嘉士伯聚焦的是啤酒業務,因此,已變成累贅的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項目被叫停,並於2015年以100萬元轉讓。2014年年報顯示,佳辰生物的淨資產為-1.22億元,淨利潤為-2203.06萬元;重慶啤酒對佳辰生物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9488.07萬元,對應收佳辰生物債權累計計提壞賬準備7681.91萬元。

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strong>作為嘉士伯在中國市場上最重要的一顆棋子,重慶啤酒迴歸啤酒主業的速度讓嘉士伯十分焦急,陣痛中還出現了虧損。2015年,重慶啤酒首次出現虧損,淨利潤為-6567.84萬,增長-189.44%。

重慶啤酒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也讓嘉士伯很頭疼。在2013年的營業成本中,重慶啤酒的管理費用高達4.99億元,是其當年淨利潤1.59億的3倍多,而且財務費用也高達7981.42萬元。

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從2015 年開始,重慶啤酒的管理效率顯著提高,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得到有效控制。

2017年,重慶啤酒的淨利潤創下階段新高,達到3.29億元,同比大增82.03%。不過,2017年重慶啤酒銷量為88.75萬千升,同比下降了6%。

<strong>到2017年,中國啤酒市場仍然延續著“3+2”的格局,其中華潤、青島和百威位居前三,形成寡頭壟斷,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26.85%、19.11%,16.92%,CR3市場佔有率達到62%。

燕京和嘉士伯排在第四和第五名,市場佔有率分別為9.45%、5.27%,與前三之間隔著一條巨大的鴻溝。

<strong>戰線不斷後撤,未來難期

嘉士伯最大的市場是中國,之所以收購重慶啤酒,業內一致認為是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在成為嘉士伯在中國最大的資產後,嘉士伯對重慶啤酒的“整合融合”一直在持續,一方面是上述的人事變動,另一方面則是資源整合。

重慶啤酒稱,為解決過剩產能問題,進而提高產能利用率,公司出讓、關停重慶啤酒下面冗餘的酒廠;對保留的酒廠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

從2015年開始,重慶啤酒對柳州山城啤酒、安徽九華山、貴州六盤水、重慶永川等多家分公司實行終止生產或直接關停,同時在四川宜賓建新廠。

重慶啤酒曾經在重慶、四川、貴州、江蘇、湖南、浙江、安徽、廣西等地都有一定的市場。年報顯示,2015年的時候,銷售區域還以西南、華中、華東、西北進行區分。

2017年年報顯示,重慶啤酒的酒廠已經減少至15家,主戰場已經退回到重慶、四川和湖南,其中重慶是其核心市場。

在“不斷努力提高盈利能力”的過程中,重慶啤酒關廠的步伐並沒有停歇。2018年12月22日,重慶啤酒公告稱,將關閉運營了13年的常德酒廠,將其產量轉移到鄰近的澧縣酒廠進行生產。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市界指出,重慶啤酒已經退出全國化進程,迴歸到西南地區進行市場鞏固,現在的定位是“大區域品牌”。業內有觀點認為,<strong>重慶啤酒通過對不良資產進行賤賣套現,從而放棄當前發展效益不好的市場,集中精力在川渝地區來應對啤酒市場激烈的競爭。

在重慶啤酒的產品結構上,嘉士伯也在不斷調整。在成為嘉士伯集團成員後,重慶啤酒原有的“重慶”和“山城”兩大本地品牌得以保留,嘉士伯還將樂堡、嘉士伯、凱旋1664白啤酒等品牌的生產和銷售權給了重慶啤酒。從而,重慶啤酒形成了“本地+國際”的品牌組合。

重慶啤酒玩跨界,股市大鬧一場券商狂薦被打臉,嘉士伯接手能行?

2017年,以嘉士伯系、樂堡純生、重慶純生為代表的高檔品牌,銷量為8.99萬千升,同比增長4.00%。

而以樂堡和重慶國賓系列為代表的中檔品牌,銷量為61.52萬千升,同比增長-1.93%;以重慶33和山城系列為代表的低檔品牌,銷量為18.25萬千升,同比增長-21.43%。

銷售收入方面,重慶啤酒高、中、低檔在2017年分別增長8.24%、-1.81%、-2.07%。

<strong>從銷量和銷售收入來看,在低端市場已經見底、各大品牌紛紛發力高端的近些年,嘉士伯對重慶啤酒的產品佈局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過,業界認為,重慶啤酒高端化的前景仍然不明朗。

朱丹蓬向市界表示,雖然高端化是趨勢,但重慶啤酒深居西南,“跟華東、華南等地區相比,西南地區高端消費的紅利較小,即使中高端產品的銷量有所增長,那也是因為消費基數小,而且,華潤、青島、百威等巨頭早已佈局高端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