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法治熱詞,帶你一覽這些法治變化

2018法治熱詞,帶你一覽這些法治變化

2018年,有很多與法治有關的熱詞,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它們不僅記錄著這一年曾經發生的法治大事,一些熱詞還反應著政法機關對民生法治訴求的回應。讓我們通過熱詞來觸摸這一年的法治變化和溫度。

<strong>掃黑除惡

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國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隨後,各部門、各地先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同時,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督導工作也於7月開始。8月27日至9月1日,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9個督導組完成對山西、遼寧、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四川等九省(市)的進駐工作,標誌著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第一輪督導工作全面啟動。

第一輪10箇中央督導組進駐期間,10個省市就打掉涉黑組織96個,查扣涉案資產50餘億元,有1386人投案自首,推動立案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1791起,黨紀政務處分572人,有力震懾了黑惡勢力犯罪。

據悉,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督導工作共組織三輪,每輪督導10個左右的省區市,到2019年底,基本實現督導全覆蓋,並適時開展“回頭看”。

<strong>英烈法

近年來,社會上有些人以“學術自由”“還原歷史”“探究細節”等為名,不斷醜化、詆譭、貶損、質疑英雄烈士,歪曲歷史,造成了惡劣社會影響。質疑董存瑞的英雄事蹟、公開調侃邱少雲烈士、否定“狼牙山五壯士”真實性……這些行為引起社會各界憤慨譴責。

今年5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施行。這意味著,今後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受法律保護,禁止歪曲、醜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蹟和精神,宣揚、美化侵略戰爭和侵略行為,將依法懲處直至追究刑責。

<strong>刑事缺席審判

長期以來,一些貪汙賄賂等刑事案件的嫌犯、被告人潛逃境外躲避法律制裁。今年10月,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通過。缺席審判程序作為特別程序,寫進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以加強境外追逃。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規定,缺席審判適用案件的範圍包括貪汙賄賂犯罪案件、以及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

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潛逃境外的貪汙賄賂等案件中,可以缺席審判的情形為: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法學界專家表示,刑訴法的修改,為海外追逃追贓工作奠定了更加堅實的法律基礎。建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對於以法治方式推進反腐敗鬥爭,發揮法律的震懾和懲治雙重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strong>法考

今年是國家司法考試改為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第一年。

10月20日,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考試在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155個考區、229個考點、5937個考場同時舉行,18萬餘名考生參考。

本次“法考”主觀題考試以紙筆考試為主,同時在重慶、成都、西安、蘇州和黃山五個考區實行計算機化考試試點。考試期間,司法部派出了33個巡考組,實現對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港澳考區巡考工作的全覆蓋。各地司法廳(局)也組織督考組實現了對本地考區督考工作的全覆蓋。

<strong>金融法院

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揭牌成立。這也是全國首家金融法院,是中央實施金融戰略的重大部署,是完善金融法治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最新成果。

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成立後,將緊緊圍繞金融工作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務,對金融案件進行集中管轄,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高金融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提升國際金融交易規則話語權;借鑑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司法的有益經驗,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審判工作實際,探索完善中國特色的金融司法體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規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實行法官員額制,精幹內設機構,推行扁平化管理。

<strong>正當防衛

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19日印發第十二批指導性案例,涉及的四個案例均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的案件,其中包括今年備受關注的於海明正當防衛案。

最高檢副檢察長孫謙介紹,本次發佈的指導性案例,專門闡釋正當防衛的界限和把握標準,進一步明確對正當防衛權的保護,積極解決正當防衛適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檢察機關提供司法辦案參考。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