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會「頂嘴」了,居然是好事?

孩子學會「頂嘴」了,居然是好事?

圖文 | 網絡

編輯 | 小T(TOPKID_CN)


孩子學會「頂嘴」了,居然是好事?

孩子頂嘴常常令父母苦惱和難堪。

有一次,小T在商場裡遇到一對父子,空調溫度有點低,爸爸就從包裡拿出了一件外套,準備給孩子套上:

「來,把衣服穿上。」

「不,不穿,我熱。」

「穿吧,這裡冷。」

「我不是小孩子了,冷不冷我自己知道!再說你自己怎麼不穿啊!」

爸爸有點生氣:「不穿也得穿!我說一句,你現在頂三句!反了你了是吧!」

父子倆僵持了好一陣,孩子才撅著嘴不情願地穿上外套。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孩子四五歲之後,越來越喜歡頂嘴,吃不吃蔬菜、能不能出去玩、什麼時候做作業......你說他一句,他有十句等在那裡,每一件小事都能引起一次親子戰爭。

面對孩子這樣的「頂撞」,家長很容易氣不打一處出來,甚至衝孩子動手,然後唉聲嘆氣:「真是傷透心,辛辛苦苦把孩子養這麼大,為什麼他會頂撞我們呢?」

孩子学会「顶嘴」了,居然是好事?

孩子學會「頂嘴」了,居然是好事?

一般孩子在2歲左右就會開始頂嘴了,他們也許還不能很準確的表達,但是可能會不斷重複「不,我就不」這類的話。

稍微長大一點,他們可能學會用「你才……」來回覆成年人,比如跟孩子說「你太鬧了」,孩子可能會回一句「你才太鬧了」。

而當孩子可以用完整句子的時候,他們會問「為什麼」「憑什麼」這種問題,甚至開始批評父母的有些決定和做法。

「父母教,須敬聽」,在我們文化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講究孝順、順從,頂嘴往往是一種不聽話的表現。

搜狐母嬰做過一項調查,「你最討厭孩子的什麼行為?」超過75%的父母選擇了「頂嘴」。

我們習慣孩子按照自己說的去做,當他反抗時,讓我們頓時覺得失去了權威,也丟了面子,甚至覺得這次不把孩子震住,以後就更加難以教育。

孩子学会「顶嘴」了,居然是好事?

簡單來說,父母都不喜歡這種失控的感覺。

我們總覺得,孩子做得不對,我們批評他,

他就應該表示出應有的態度乖乖地認錯:

媽媽,你批評得對,我錯了,下回不會這樣了。

好像只有這樣才達到了教育的效果,孩子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痛改前非。

可我們忽略了,再小的孩子他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是有自尊心的。

再溫和的批評和指責都是一種攻擊,都在說:你不好,你做錯了。

孩子學會「頂嘴」了,居然是好事?

「質疑精神」「批判思維」如今已經越來越稀有。孩子們從小就被要求敬畏各種權威。

從家庭到社會,從標準答案到參考範文,我們一直在倡導的就是整齊劃一。

可就像莊子所說的,「欲立之,則先破之」。

一個會頂嘴的孩子,一定是一個敢於為自己辯解的孩子,一個敢於質疑權威,敢於挑戰固有思維狀態的孩子。

不如。給予孩子一些尊重。在孩子的看法有道理的情況下,給予孩子鼓勵和讚揚,在孩子說錯了跑偏了的時候,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哪裡沒有考慮到

每一次的爭吵和頂嘴,其實都是一次讓父母與孩子增進了解的機會。

不是隻有無條件服從才是愛,一家人能各抒己見,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更是愛。

孩子学会「顶嘴」了,居然是好事?

德國有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將兩歲至五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反抗性較弱,一直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果發現,在兒童期有反抗傾向的人中,84%

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兒童期沒有反抗傾向的人中,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74%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相比頂嘴的孩子,那些不敢表達內心的感受的孩子,才是最讓父母操心和擔憂的。

孩子學會「頂嘴」了,居然是好事?

孩子頂嘴並不完全是壞事,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它反而是件好事。

▌ 頂嘴的孩子更勇敢

作為家長你要認識到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孩子愛說「不」,是因為孩子突然發現,這個簡單的字居然可以拒絕大人的指示。

而他也正在通過這種方式來嘗試挑戰、碰撞權威的大人世界。

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就會發現他是一個很勇敢、具有實踐精神的孩子。

明知道頂嘴會惹父母不高興,受到懲罰。但是,孩子還是選擇頂嘴,說明他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十分具有勇氣,這樣的孩子往往都不懼權威,顯得更具勇氣和擔當。

▌ 頂嘴的孩子更有主見

頂嘴的孩子不盲從不跟風,有自己主見

,當孩子不再一味地同意父母的觀點,這就代表著他自我意識的覺醒。

甚至,他們不惜用「頂嘴」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態度,這並不代表孩子真的想與父母作對,他只是在為自己做解釋,在表達自己的態度。

▌ 頂嘴的孩子更聰明

因為頂嘴也是需要孩子開動腦筋的,要組織語言、運用詞彙,還要進行一定的邏輯思考。

從剛開始的「不」慢慢到後來的「為什麼」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進步。

孩子学会「顶嘴」了,居然是好事?

孩子學會「頂嘴」了,居然是好事?

有人說:「中國父母最難能可貴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你自己怎麼想。」

想讓孩子聽我們怎麼說,我們先要學會聽孩子說,即使是頂嘴。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父母很重視,他們也有權利討論不同意見。

當然了,允許孩子頂嘴,並不是說允許他無禮、放肆,還是要教孩子好好說話。

舉個例子,當孩子頂嘴時,態度十分惡劣,你可以說:「你要不要換個方式,和媽媽好好說話。」

總的來說,父母的引導,應該是溫和的,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只有這樣,才會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学会「顶嘴」了,居然是好事?

孩子學會「頂嘴」了,居然是好事?

當父母用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看待孩子頂嘴這件事的時候,家庭中會多不少講道理的人情味和彼此逗趣的歡樂。

父母可以試著這樣做。

① 耐心聽他解釋,鼓勵孩子把話說完

一個在家裡也不能表達自己的孩子是很可憐的,也是很可悲的。

父母不妨多給孩子一些耐心,聽聽他的想法,鼓勵他把話說完。

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重視和尊重,也就更容易跟父母達成共識。

② 以身作則,一家人都好好說話

有句話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句話在「頂嘴」這件事兒上同樣適用。

很多愛頂嘴的孩子,父母的說話方式也往往是「愛抬槓」型的。

③ 減少矛盾,給孩子提供寬鬆的環境

父母往往比其他人要更瞭解孩子,在有些非原則性的問題上,適當給孩子一些空間,往往能很大程度上減少孩子頂嘴的行為,也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比如:

孩子不想穿父母指定的衣服,那父母可以拿出出幾套來讓孩子自己進行選擇。

當孩子拒絕洗澡時,可以換一種說法,跟孩子說我們去玩水……

都可以讓孩子放鬆下來,減少家裡的矛盾。


④ 謹慎妥協,拒絕孩子用頂嘴討價還價

有一則新聞,16歲男孩因為糖尿病去世了。

本來病情是可以控制住的,但是因為男孩覺得打胰島素太麻煩。

每次父母要求他按時打針,他就會跟父母頂嘴,認為自己不打針沒有問題。

最後父母拗不過孩子,竟然同意孩子停藥。

日常生活中,我們極少會遇到這類情況。

但孩子思維不成熟,用頂嘴的方式試探父母底線的行為卻極為常見。

非原則性問題,可以跟孩子好好商量,但原則性問題,父母則需要有一個堅定的態度。

讓孩子知道,胡鬧要承擔後果,頂嘴耍賴是沒有用的。

孩子学会「顶嘴」了,居然是好事?

我們不鼓勵孩子們無禮的頂嘴,但是我們的目的也從來不是打擊孩子,讓孩子委屈的度過童年,而是堅定的跟孩子站在一起,幫助他們在成長的路上走的更穩。

當孩子頂嘴時,不妨把要發作的脾氣,換成他所渴求的愛與尊重。


- END -

孩子學會「頂嘴」了,居然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