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补课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实效

景县:补课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实效

【盘点2018·特色亮点篇】

2018年,景县纪委监委在第一种形态运用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补课教育模式,共对212名党员干部开展了补课教育,真正发挥了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

“十种情形”划出底线

2018年,景县纪委监委在第一种形态运用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补课教育模式,共对212名党员干部开展了补课教育,真正发挥了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

在具体情形的界定上,景县纪委监委坚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原则,以党的六大纪律为标尺,从行为具体、情节轻微的“小事小节”抓起管起严起,具体细分为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重点任务打折扣搞变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履行不够到位、工作作风不实、便民服务措施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等为十种情形,对触碰这“十条底线”的党员干部纳入补课范围。

对接受补课教育的干部,该县通过口头批评、通报批评、个人检查、谈心谈话、集中补课学习、正反典型教育、岗位观察等形式,多角度、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帮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清错误、正视错误、改正错误,更好的让党员干部体悟党组织良苦用心,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自觉自动地改正错误。特别是在集中补课过程中,注重在抓好党章、两准则、四条例、政治理论学习和重温入党誓词等“大班”普遍教育的同时,根据补课对象错误类型,有针对性的开展“小班”特色教育,提升补课教育的精准性、严肃性和有效性。如对工作履职不力的,侧重“四个意识”“两个维护”方面教育,切实解决大局意识差、担当意识不强等问题;对存在“四风”问题的党员干部,重点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有关要求进行解读,让干部反躬自省,从“小事小节”做起。

“三项监督”强化督导

为防止集中补课学习效果打折扣、雨过地皮湿,县纪委监委对接受补课教育干部设置一个月的岗位观察期。一方面要求其强化自我监督,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做好反思日记,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复发。另一方面强化所在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监督作用,对其日常表现重点关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同时,对接受岗位观察的干部,纳入纪委监委重点监督对象,通过实地检查、群众反映、走访座谈等多种渠道,了解干部思想作风、工作纪律、工作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对表现不好,甚至在“观察期”内再次违反纪律的,除建议所在单位调整其岗位外,将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党纪政务处分。

“三类教育”延伸效果

为充分发挥警醒震慑作用,优化基层政治生态,该县通过公开栏公示、开展提醒谈话、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营造不敢、知止的氛围。对接受补课教育党员干部,通过单位内部公开栏进行公示,让犯错误的干部晒脸、出汗,让“动辄得咎”威力最大化。对所在单位“一把手”进行提醒谈话,压实整改任务,倒逼主体责任落地。督促基层党组织开展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既帮助补课干部认错知错改错,也让其他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