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奔月》:我的徒弟和老婆都背叛我了,我該怎麼辦?

冬至吃湯圓還是吃餃子?很多人爭論不休。

有人說: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有人說:早上吃湯圓,中午吃餃子,晚上湯圓配餃子。

有人說:我想吃餃子就吃餃子,想吃湯圓就吃湯圓,我不能兩個都吃嗎?

......

關於什麼節日吃什麼食物,自古爭論多。但是,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這些都是毫無懸念的。

魯迅《奔月》:我的徒弟和老婆都背叛我了,我該怎麼辦?

說到這些節日的由來和繼承發展,其實大多跟歷史人物、神話人物有關。端午節跟屈原有關,中秋節跟嫦娥有關......

說到嫦娥,魯迅先生寫了一篇小說《奔月》,裡面就提到了她。

我們今天不談餃子,也不議湯圓,就看《奔月》下飯。

其實,我第一遍看《奔月》時,就覺得故事很普通嘛,什麼嫦娥奔月之類的老故事,沒什麼新意。我甚至懷疑,魯迅先生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說。

當我在網上查了資料,又看了一些名師點評之後,我發現,是我太膚淺了。

魯迅的文章,沒有一篇是用來消遣的,每一篇都有它的用處,每一篇都是他的話筒和武器。

魯迅寫這篇小說的時候,是有背景的。小說中出現的一個人物叫逢蒙,他這個人設就是來源高長虹。我們後面分析。

我摘錄了幾段:

逢蒙見羿已死,便慢慢地[足闢]過來,微笑著去看他的死臉,當作喝一杯勝利的白乾。

剛在定睛看時,只見羿張開眼,忽然直坐起來。

“你真是白來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著說,“難道連我的‘齧鏃法’都沒有知道麼?這怎麼行。你鬧這些小玩藝兒是不行的,偷去的拳頭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練練才好。”

“即以其人之道,反諸其人之身……。”勝者低聲說。

這裡的逢蒙是是豬八戒的前世,也是是羿的弟子。這麼一來,就很有意思了。算下來逢蒙跟后羿就有2世的恩怨。

魯迅《奔月》:我的徒弟和老婆都背叛我了,我該怎麼辦?

第一世,逢蒙是后羿的徒弟,忘恩負義的徒弟刺殺師父。第二世,逢蒙成了豬八戒,豬八戒調戲后羿的老婆嫦娥,朋友妻不可欺,更何況是師父的老婆啊,簡直無恥。

這短短的幾段話,就包含了好層意思。雖然現在流行的網絡小說都是小白文,都是大白話。但是經典文學、出版小說還是需要這種有深度又精簡的文字的。而且,魯迅這種級別的大師,筆下的文字精簡,更是一字千金。

再回到逢蒙這個形象。小說裡的逢蒙,其實是現實生活的高長虹。

高長虹,在認識魯迅前,默默無名。認識魯迅後,得到魯迅很多指導和幫助。但是,後來,不知道抽什麼風,他攻擊《莽原》的編輯,同時也對《莽原》的前編輯魯迅表示不滿。

正常來說,你表達對一個人的不滿,就說明你看不上這個人,不喜歡他,不想跟他有關係。

但是這個高長虹,他偏不,他不滿魯迅的同時還利用魯迅的名字招搖撞騙。魯迅揭穿騙局後,高長虹還攻擊魯迅,並不斷地誹謗魯迅。

魯迅先生也毫不示弱,在寫《奔月》時,就用逢蒙來諷刺高長虹。

看吧,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特殊用途。不是話筒就是武器。

另外,在《奔月》中,魯迅還塑造了一個怕老婆的后羿形象,估計很多男人看了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摘錄了幾段:

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見那幾匹烏鴉的了,不覺一嚇,腳步登時也一停,——但只得往裡走。使女們都迎出來,給他卸了弓箭,解下網兜。他彷彿覺得她們都在苦笑。

“太太……。”他擦過手臉,走進內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著圓窗外的暮天,慢慢回過頭來,似理不理的向他看了一眼,沒有答應。

這種情形,羿倒久已習慣的了,至少已有一年多。他仍舊走近去,坐在對面的鋪著脫毛的舊豹皮的木榻上,搔著頭皮,支支梧梧地說。

魯迅《奔月》:我的徒弟和老婆都背叛我了,我該怎麼辦?

這幾段話描寫沒有正面寫后羿怕老婆,只是通過一些細微的小動作,“停”“擦”“搔”,這些動作就生動的刻畫了一個憨厚漢子的懼內形象。

在小說寫作中,動作描寫是個亮點。動作描寫用好了,可以省下很多筆墨,有時比你大段大段的語言描寫效果還要好。

而且這幾段沒有用一些很誇張的形容詞,甚至形容詞都很少。檢驗小說的好壞標準之一,就是去掉這些形容詞,小說還剩多少畫面感。

所以用好動作描寫,很關鍵。

小說除了動作描寫很重要,做好鋪墊和埋伏筆也很重要。比如這段:

誰料到現在竟至於精光的呢。想起來,真不知道將來怎麼過日子。我呢,倒不要緊,只要將那道士送給我的金丹吃下去,就會飛昇。但是我第一先得替你打算,……所以我決計明天再走得遠一點……

這段話中,提到了一個詞“金丹”。中國人基本都知道,嫦娥是吃了神仙賜給后羿的丹藥後飛昇上月亮的。

魯迅《奔月》:我的徒弟和老婆都背叛我了,我該怎麼辦?

這裡把出現了“金丹”,雖然沒什麼驚喜,但是,金丹出現,代表著嫦娥很快就要飛昇,后羿很快就要沒老婆了。這會讓讀者揪心,進而同情主角。

這就是“金丹”起到的作用。

有時埋伏筆是為了提醒讀者後面即將發生某事,就像電視裡的下集預告。有時埋伏筆是為了給後面發生的事埋好炸彈,提前給你發防彈衣。

其實,讀魯迅的文章真不是讀一遍就能看懂的。我經常需要看了一遍,然後查資料,再看一遍,再查資料。循環好幾遍,才能慢慢領悟裡面的內涵和技巧。

讀書,有時也需要慢一點。

這句話送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