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貝|確認,房地產暖風再起


雪貝|確認,房地產暖風再起


“關注本號,穿透資金流動中的人和事”

確認,房地產暖風再起

2016年秋天,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潘先生帶著幾位核心心腹去了一趟深圳,赴大梅沙登門請教萬科的鬱先生,往生素未謀面的兩人當天熟絡地就像兄弟。

畢竟,彼此是難兄難弟,門口都杵著一尊野蠻人。

潘先生的大敵是來自山東濰坊的張先生,見慣了北疆黃沙的潘先生也看不清對方的背景有多深。其實,在張先生舉牌潘先生之前,兩人曾在北京東南三環的一家會所見了面。四下無人,兩位北方漢子也沒多少寒暄,互藏底牌打啞謎,談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

火急火燎,潘先生沒回呼和浩特,直接南下,找鬱先生合計該如何應對。鬱先生也敞亮,明白告訴他,這事情得搞統一戰線,往最上面遞聯名報告,高舉振興實業大旗。

這不是鬱先生的主意,而是王石先生作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傳統而古老的鬥爭策略:上綱上線。


雪貝|確認,房地產暖風再起


那一年多,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樂見萬科雞飛狗跳的同行們也沒袖手旁觀,落井下石者可以繞地球兩圈。一名萬科的高管有一次就笑著自嘲:真TMD沒道德血液。

誰也沒想到,兩年後,北風再起時,鬱先生就優雅地完成了對所有同行最諷刺的阻擊,他用輕輕鬆鬆三個字:活下去,就讓整個行業自廢武功、奪命奔逃,轉而用最便宜的資金拿到了最優質的項目。

誰能活著走出冰窖,還得看身體底子。好在如今,當身體未僵時,暖風再起。

星球的組員可能知道,高善文先生的很多言論,貝姐是不太贊同的,但他近些日子關於房地產的論調,和貝姐一貫的觀點類似。

經過兩年的高壓調控,在過去至少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樓盤的降價潮已從二三線蔓延到一線城市,出現“量價齊跌”態勢,且一些城市的降幅在繼續逐月擴大。

與過往幾十年不同的是,如今造成這一態勢的,主因不是房產稅立法、實行不動產登記、反腐敗等影響著市場預期的因素,而是開發商普遍性的流動性緊縮脅迫下的降價促銷。

融資成本在直線式上升,這逼迫他們要通過“以價換量”,來快速回收資金。貝姐也委託了一些夥伴在東、中、西部各典型城市做了些市況調研,如今市場的降價樓盤,以中小型開發商的項目居多,主要位於競爭項目較多的城郊區域。

這裡插句話,這裡面有一個情況是降價促銷效果似乎並不明顯。在各地都能觀察到一個現象,不少樓盤推出各類或明或暗的優惠活動,但是銀行房貸利率的上調及貸款週期的拉長,基本抵消了價格優惠,導致購房者的真實購買力沒有多大變化。

但是,無論如何,這種漫長的市況讓中國房地產庫存達到了改開以來歷史性的低位。


雪貝|確認,房地產暖風再起


政策的底早已確定,而市場底也已經築牢。如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政策博弈也已在斡旋。貝姐相信在2019年,地方政府會有更寬鬆的調控政策和更友好的監管尺度,至少在信貸政策方面,相對如今會有適度的放鬆。

貝姐也聽說,已經有少數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在壯著膽子小聲呼籲“放鬆調控政策”。實際上,一些地方城市也已經通過放鬆落戶條件、針對特定人群出臺特定政策等措施,比如環京某些特定樓盤近期可能要出臺政策。

這些都在變相修正原先嚴格的“限購”、“限貸”政策。

轉到供給方來看,如今,中小房企的面臨的是生與死,而即使是那些資產雄厚的上市房地產企業,實際負債率很多也已經達到了所謂80%的國際警戒線。

這一輪漫長的調控,背後的背後歸根結底是防範金融風險,這也是房地產相關所有風險的源頭和總開關。

那些瘋狂的年月裡,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融資規模甚至能佔到銀行業資產比例接近20%。這其中,有超過30%的“影子銀行”資金,通過信貸、委託貸款、基金等途徑流入到房地產業。

當然,這種瘋狂早已不復存在。


雪貝|確認,房地產暖風再起


但是,影子銀行空間的逼仄讓企業融資完全倚仗中國銀行機構和公司債市場。但這兩個渠道都更青睞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更加難以融資。

近期的情況是,如今最高層也認識到了民營企業融資難是中國經濟放緩的重要原因,他們已經認識到所採取的措施已過於嚴厲。

變化也就發生了。由銀行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規模又活躍起來了,貝姐看到的第三方數據是,在最近的幾個月,這部分規模增長速度已經恢復到6個點。

監管機構也會擔心這些資金或許會枯竭,他們最近弱化了一些旨在限制理財產品增長的草案和規定。

底牌已經打完,回暖的現象也已經出現,剩下的就交給市場啦。



貝姐主業做投資,副業做諮詢,如果希望獲取本文更多信息或希望獲得關於金融、地產投資一手獨家信息和解讀,在公眾號對話框回覆“星球”;貝姐也和幾位信得過的投資者組建了房產投資群組,在公號回覆“房產”加入,可加貝姐個人微信。



往期閱讀

雪貝|確認,房地產暖風再起


雪貝財經已同時入駐新浪財經、雪球、知乎、頭條號、企鵝號。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rainfinance6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