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豪賭揭曉:董明珠沒有贏,雷軍沒有輸

董明珠加入格力的那一年,20歲的雷軍創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公司。

1984年,董明珠30歲,生活給了她重重一擊,丈夫猝然長逝,留下她和兩歲的兒子。

董明珠承認,這一年是她人生的轉折點。只是,她沒有像常人想象的那樣,因此沉淪,而是選擇獨自一人繼續打拼。

董明珠與雷軍的起點

在那個一份體面的工作還被視為鐵飯碗的年代,畢業於安徽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的董明珠,卻有著罕見的冒險精神和不破不立的霸氣。丈夫去世6年後,董明珠選擇了辭職,隻身一人來到珠海,加入格力。


或許有人會說,格力那麼牛的企業,這個選擇傻子都願意啊。

但那時,格力一無所有,什麼都不是。1990年9月18日,珠海市政府才批准成立格力集團公司;1991年5月8日,格力空調廠遷建廠區才破土動工。而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在董明珠加入之後了。

董明珠加入格力的那一年,20歲的雷軍創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公司。

雷軍是個潮人,精通電腦,代碼寫得很溜。受《硅谷之火》中的創業故事影響,他和學長王全國、李儒雄等人創辦了三色公司。公司只活了半年便搞不下去了,三人清點資產,雷軍和王全國分到了一臺286電腦和打印機,李儒雄則分到了一臺386電腦。


10億豪賭揭曉:董明珠沒有贏,雷軍沒有輸


▲雷軍與王全國、李儒雄創建三色公司

現在,王全國是金山軟件任副總裁兼CIO,李儒雄是武漢光谷軟件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0年,雷軍還和同學合作開發出了殺毒軟件《免疫90》,賣260元一套,賺了好幾千塊,還拿了湖北省大學生科技成果一等獎。

這是開始的開始,一個辭職南下賣空調的單身母親,一個初出茅廬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們一起站在了時代的起跑線上,各自騰飛。

命運的安排

1992年,市場經濟又打開了關鍵一環。這一年,金牌銷售董明珠在安徽的銷售額突破1600萬元,一個人佔到了整個公司的1/8;巧合的是,雷軍也來到了珠海,加盟金山公司,並與同事合著了《深入DOS編程》一書,正式開始寫各種代碼。

他(她)滿懷激情,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耕耘。

20年後,董明珠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而比董明珠早一年,在2011年夏天,雷軍出任金山軟件董事長,此時,他的小米也已經一歲了。

2013年12月12日,兩位剛履新不久的董事長,一起站在了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的舞臺上。


然而,相遇並不溫柔,雷軍與董明珠就發展模式展開激辯,就“五年內小米營業額是否能超過格力”,他們打下了一個10億賭約。當年,雷軍接受《人物》雜誌採訪,再一次強調,“格力必輸無疑”。

此時,格力是營業額首次突破千億元的上市公司,而小米剛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達100億美元,在2012年底,銷售額只有126.5億元。

2013年結束,格力營業收入達到了1200億元,小米為316億元。但是,小米的增速是150%。就在這個賭約“簽訂”的半月前,在微信專場,15萬臺小米3手機在十分鐘內售罄,這就是小米的自信。

一個是正值壯年的業界霸主,一個是風華正茂的後起之秀。格力有基數,小米有增速,董明珠和雷軍又站在了一個嶄新的起跑線上,展開一場了跨界角逐。

五年的起伏

2014年,格力告訴我們什麼叫不遺餘力,步步緊逼。

這一年,格力的目標是1400億。前三季度,格力單季同比增速分別只有12.19%、8.73%、16.5%,眼看目標並不能如期兌現。9月末,格力首次主動掀起“價格戰”促銷,天氣轉涼,空調銷售進入淡季,但格力卻逆流而上。


10億豪賭揭曉:董明珠沒有贏,雷軍沒有輸

▲格力電器(圖/圖蟲創意)

以至於,這一年的格力業績,一反常態,第四季度收入400億元,同比增長27.82%,淡季成了最旺季。憑藉這股後勁,格力2014年實現1400.05億元總營收,高出目標僅500萬元。

2014年,小米告訴我們什麼叫渾身解數,眼花繚亂。

2月14日,情人節,小米旗下的紅米手機1s發佈;

2月25日,小米3電信版首發;

3月16日,小米首發紅米Note;

3月27日,小米科技與金山軟件聯合宣佈,在北京投資建設科技產業園;

4月23日,小米推出小米路由器mini版和首款支持4K輸出的小米盒子增強版;

5月15日,小米發佈小米平板;

7月22日,小米4和小米手環發佈;

7月,小米開始進軍印度市場;

8月28日,小米進軍印度尼西亞市場;

10月22日,小米透露已考慮在印度本土生產智能手機;

10月30日,小米超過聯想和LG,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制造商。

11月19日,小米和順為資本聯合宣佈;

12月14日晚,美的集團發出公告稱,小米以12.7億元入股美的集團。而美的,是格力最強勁的對手。

打賭後第一年,小米手機銷量超過6000萬臺,年總銷售量是743億元,達到了格力的一半,增長135%。登頂中國市場份額第一。年底,小米還完成了新一輪融資,公司估值450億美元。

2015年,股災。很多企業遭遇滑鐵盧。小米總收入780億元,增長5%;格力實現營業總收入1005.64億,同比下滑28.17%。小米和格力從未如此接近,不過,這是令董明珠和雷軍都沒想到的方式。

面對幾乎是把“+”號改為“-”號的成績,格力表示:我在轉型,佈局未來。

事實上,至少在2014年年底,或許董明珠就已經在反思和雷軍的賭局,因為格力官方商城上線了。而這,是雷軍的“絕技”。

不僅如此,格力陸續加強了與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電商的溝通,不管董明珠承不承認,她開始向雷軍學習了,推動格力電商渠道銷售。甚至,董明珠一度用力過猛,開始正式進軍手機領域。

2015年,小米手機出貨量超7000萬臺,但雷軍依然遺憾,“我們把8000萬臺的預期當成了任務,我們的動作變形了,對精細化運營、品牌建設和核心技術的‘補課’是2016年的關鍵詞。”

雷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2016給他上了最深刻的一課。

2016,小米真正的滑鐵盧。雷軍到了該向董明珠學習的時刻了。

國際數據統計機構IDC公佈了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排名,一度發燒到幾乎成為爆米花的小米,跌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國內出貨量僅4150萬臺,同比下滑36%。

有人形容,小米從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淪落成“獨角屍”。

一直得意於線上銷售模式的雷軍這才發現,跑得太快,容易絆倒。已經被餵了幾次的消費者,不再熱衷於網上搶購模式了,而線下售後點的匱乏和滯後,也讓小米的服務捉襟見肘。與其說這是銷量下滑,不如說是口碑下滑。

這一年,小米撤出巴西、印尼。小米終於意識到,它的商業模式還需要一條“腿”——線下零售。而這,是董明珠的“武功”。2016年,學習了小米的格力,扭轉乾坤,實現營業總收入1101.13億元。而這一年,小米“窮”得連財報都沒有。


10億豪賭揭曉:董明珠沒有贏,雷軍沒有輸


圖/圖蟲創意

進入2017年,董明珠和雷軍都想到了一個招數:跨界。

2017年春天,格力電器剛和天津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打造全國先進的智能電器、智能裝備、新能源電池及汽車產業基地。夏天,小米便和武漢市政府在武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圍繞“黑科技”、新零售、國際化、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金融5大核心戰略,在漢打造完整的智能硬件產業集群。

這一年,面對”賭約僅剩一年“的提醒,董明珠回應稱:“我相信我能贏。”她透露,格力電器除了進入汽車、智能製造等領域,還通過機器人進入了食品、醫療等行業。在董明珠的規劃中,格力電器是要從世界最大的專業化空調企業,跨越到兼具生產智能裝備、數控機床、機器人、模具的大型工業集團公司。

官方表示經過兩年的調整,小米重新恢復高速增長。2017年第四季度,在全球手機銷量的排行中,小米列世界第四,而且創造了97.4%的增長,中國區的增長是57.6%。

2017年11月16日,雷軍在微博上曬出了國際數據公司公佈的小米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達11.1%,國產手機中市場份額最高。另根據調研公司GFK發出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10月份,小米在烏克蘭市場的市場份額已經升至17%,同比增長了102%,排名第二僅次於三星。

這一年,小米的總營收也突破了千億,格力總營收1482.86億元,同比增長36.92%均創新高。

2018年,小米上市了。雖然經歷了破發,但前景依舊看好。


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超過30%,遙遙領先;成為西歐地區銷量排名第六的手機品牌;在希臘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4%,排名第一。目前,小米已進入74個國家。

8月7日,上海市政府與小米集團在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11月26日,小米武漢總部項目在光谷正式開工。12月,小米推出了開發者激勵計劃,佈局AI。鳳凰涅槃,小米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2018年上半年,格力發明專利授權量787件,全國排名第七;10月22日,格力全資收購合肥晶弘電器。同時,格力業績增長也十分強勁,董明珠在演講中宣佈,珠海市政府已答應向格力電器提供建設一萬套住房的土地,“我希望能為每一位員工都能提供一套住房。”

對立到融合

12月2日,董明珠在中國企業家年會上透露:格力2018年營收額預計增長500億元,屆時將會達到2000億元。賭局,基本贏了。董明珠還說,格力和小米的對比沒有意義。

其實,用更宏大的視角來看,格力和小米的對比意義非凡。這是一場傳統經濟模式和互聯網經濟的對抗、學習、融合的大演變。

董明珠的底氣在於,她信奉市場和銷售,雷軍的底氣在於,他相信科技和互聯網。而他們共同的底氣在於,與時俱進創新精神和臨危不驚的企業家精神。變則通,通則達。沒有永遠的鐵飯碗,任何行業都將成為傳統行業、甚至夕陽產業,唯有創新和改變是生命力的主題。

在董雷二人的“10億之約”的頭一年,同樣是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王健林與馬雲也曾有一賭:“到2020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佔到50%,我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


10億豪賭揭曉:董明珠沒有贏,雷軍沒有輸


▲王健林與馬雲也曾打過賭(圖/網絡)

王健林何嘗不是董明珠,雷軍又何嘗不是馬雲。而事後我們同樣發現,新零售誕生了,大家不再執著於線上和線下的對立,而是深度融合。傳統和新銳相互借鑑學習,似乎才是平穩的、健康的、可持續的生命力。

也正是悟到了這一層,小米和格力都沒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