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传统文化寻根:“女书记”陈燕的乡村春晚旋风

作者丨冯冬宁 索冰冰

摄影丨岳翔 黄鼎新

这是陈燕组织的海庙村第7个元宵节扮玩活动。

淄川传统文化寻根:“女书记”陈燕的乡村春晚旋风

海庙村广场上的高跷队、舞蹈队

如同过往的6次,每逢此时,陈燕那嘶哑的声音总会随着她身影在海庙村文化广场的人群中快速穿梭。

每到一处,“陈式旋风”即可出现。

对于上述情景,无论是踩着三米多高的高跷队队长刘连君,还是秧歌队队长胡敬芝、翟所美,抑或是芯子制作者李炳德、张庆荣,都已“司空见惯”。

淄川传统文化寻根:“女书记”陈燕的乡村春晚旋风

西河镇海庙村党支部书记陈燕

“陈式旋风。”就连广场边来回打闹的孩子,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旋风”刮起,刚才还相对沉寂的广场,在一片铃声、哨声、号子声的交织中,随即成为欢乐的海洋。

而每每此时,一头短发、干净利落的陈燕才悄悄站在一边,但眼光不停地在表演的队伍中穿梭。

“高跷队那么高,我们既要表演出我们海庙的特色,还要注意安全……”作为该村的“女书记”陈燕反复强调。

上述“安全”强调尚未走远,离此不足百米的村文化大院中,随着芯子制作者张庆荣的一声呼唤,陈燕的身影立刻出现在这里。

淄川传统文化寻根:“女书记”陈燕的乡村春晚旋风

海庙村的村民忙着做“芯子”

此后,没材料的解决材料,缺设备的解决设备,人手不足的寻找人手……“堪比春晚总导演,不,总干活……”一旁的村民笑言。

井然有序地排练现场、如火如荼的准备场面,把这个1700多口人的小村带入“海庙春晚”冲刺时刻,也让陈燕等村委会成员的神经更为紧绷起来。

“不能出一点岔子……”这是他们的底线。

而事实上,这样的状态在大年二十三时就已经开始。

淄川传统文化寻根:“女书记”陈燕的乡村春晚旋风

正在为元宵节扮玩表演忙活得村民

“那时是制作,一下子干到腊月二十八,然后从大年初五,一直干到现在……”2月28日下午,陈对凤凰网山东表示。

期间,作为“总导演”也是“总制片”的陈燕身负重任,面对高达350余人参与的这一活动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没有的话,我就去化缘……”她开玩笑说。

在她看来,只要“有利大家”,一切都不是问题。

淄川传统文化寻根:“女书记”陈燕的乡村春晚旋风

正在为踩高跷做准备的小朋友

而这样的工作态度在其“执掌”村委的7年中,并不鲜见,比如说通路、修桥等等。也正因如此,在这个李姓(陈燕的婆家姓李)只占五分之一的村庄里,陈燕干村书记一干就是7年。

对于元宵节扮玩来说,她说,尽管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让他们村委的人在活动结束后“打吊瓶”已成常态,但“我们不能不做,如果不做,就太可惜了,更何况无论是国家还是区里,都这么支持……”她说。

陈燕介绍,作为淄川区当地扮演活动中较有名气的村庄,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的支持、企业的赞助以及民众自发的参与让海庙扮玩撑起了西河镇扮玩活动的“半边天”。

淄川传统文化寻根:“女书记”陈燕的乡村春晚旋风

高跷队伍在排练

在她看来,这样的活动组织与开展在活跃乡村的同时,也让村里的凝聚力更为提升。

她说,尽管过去这数十年间,这样的活动也一度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停滞,但自2006年开始,随着淄川区民俗文化挖掘与传承等活动的开展,这一被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迎来了“第二春”,特别是2018年,中国抛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前。

淄川传统文化寻根:“女书记”陈燕的乡村春晚旋风

踩高跷的村民

“一个村的治理,不单单是经济的增长,政治强基,更是文化的振兴。”这是陈燕的理解。

而这也正是以陈燕为代表的淄川乃至淄博众多村镇基层干部人员的认知。

伴随着上述认知的深化,各方的努力下,在淄川,一场以元宵节扮玩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盛宴就此开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