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一個人真的不容易

我見過吳秀波應該有四五次,其中兩次是正式採訪,另外幾次在飯局上。“小三”陳昱霖被他告發關進看守所這事,帶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原來我看到的吳秀波不是我以為的,這臉,打得好疼。

雖然這幾年陸陸續續聽到一些傳言,但娛記對娛樂圈有一種微妙的麻木感,因為太普遍了,聽到誰私生活精采只是當段子講,但這次的雷霆手段真是驚到了——明星採用了政客商人郎鹹平的方式,那我以前見到的吳秀波,那個憂傷細膩容易受傷的文藝中年,他又到底是誰呢?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九年前,《心術》發佈會上,臺上幾個主演嘰嘰喳喳,有個男人站在一邊特別安靜,幾乎沒說過一句話。當時我覺得他很不一樣,雖然從來沒聽說過這個人(《黎明之前》當時沒播,他還沒紅),我就提出想採訪他,他經紀人很興奮,因為好象沒其他記者有采訪需求。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那次採訪在吳秀波亞運村的家附近,一家小咖啡廳,他說他要節食,全程只是吸菸,後來見的幾次他也很少動筷子,只是偶爾吃點最愛吃的糖餅。

和我預想的一樣,他有很多故事要講,比起一般演員考學——演戲——成名的三板斧套路,別人的人生厚度是中學課本,他的就是《辭海》。

一上來他就說:“其實坐在你們面前的真的是一個特沒用的人,最滑稽的是你們在採訪一個非常沒用的人,一個一無是處的爛仔。”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現在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句真話,那時還以為他在自謙,要承認他的自白一下子把我吸引了,這麼真誠又自省的受訪對象很久沒遇到了,我有一種撿到寶的感覺。

幾年之後,有記者和我說採訪吳秀波好難,他永遠是雲山霧罩扯佛經,根本沒法寫,可那天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感受,他一句佛經也沒提,反而講了很多對演員來說很隱秘的事,甚至後來再見他的幾次,他也沒提過佛經。後來我在想:紅之前和紅之後給記者的材料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那天他的描述塑造出一個立體的吳秀波,印象最深的是如下幾個故事。

16歲時,他闖了大禍,在男女之事上,他說的比較隱晦,我推測出是讓一個很年輕的女孩懷孕了。他嚇死了(那個年代男女關係犯錯有可能坐牢),恰逢他生了一場大病,把這事稀裡糊塗掩過去了。他用特別文藝的口吻形容這段心情:“每天看著窗臺,螞蟻從水泥縫裡爬出來曬太陽,和螞蟻一樣,留戀那縷陽光。”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在文藝語彙的包裝下,我居然忘記問問懷孕女孩是什麼結果,現在回想起來她當時得有多難!

30歲時,他很胖很頹,沒有工作,跟著他九年的女朋友自己買了房子,只想讓他出點裝修款然後結婚。他覺得沒有享受過自由,總之女朋友忍受不了離開了,他反覆做同樣一個夢:女朋友要掉下去了,他努力想抓住她,可手指沒有一絲力氣,他終於鬆手了。

他說他記不住女朋友的生日,記不住他撒過的謊,但他能記得“那雙眼睛,頭髮的味道,那天幾乎窒息的時候我的心跳。”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這些話今天看,前兩句是埋著雷的,但通常女孩只能聽到引號裡的話,何況這話是從一個帶著光環的男人嘴裡說出來的。

成名後前女友打電話給他感慨世事無常,他說:”可能這話外人聽來有種自嘲、氣急敗壞的得意,但其實在我這兒真的不需要這些了。因為那些年依舊讓我感傷,一段生命沒有虛度,我感恩每一天跟那個人在一起的日子。”

——聽完你不會覺得他對前女友是有情的嗎?

第一次採訪時,吳秀波不斷提及張若昀的父親張健和繼母劉蓓對他的幫助。作為製片人,張健請他給電視劇配樂和串戲,給他不是新人而是腕的價格。

張健和劉蓓鬧矛盾的時候,他陪張健聊了一年,張健專門拍了吳秀波的處女作電視劇《立案偵查》,找來無數大腕給他配戲,誓要把他捧紅。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劉蓓請他做助理,有次幾個當紅女明星一起吃飯,其中一位讓助理出去,劉蓓說:”秀波不能走。“小心呵護他脆弱的自尊。

在他的描述裡,他是個膽怯又自尊的人,去找欠他款的老闆要錢的時候,他根本沒打算把錢要回來,還是巧遇到的朋友動用了社會上的關係幫他要回來。

吳秀波講了很多好朋友對他有多情深義重,他又如何在乎這些情義的例子。原本《甄嬛傳》找他演雍正,但他先接了好哥們徐兵的《請你原諒我》(徐就是《紅色》的編劇),一是為了承諾,二是這部劇講了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戀情,他對兩性情感的題材特別有感觸。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很多采訪他都講過一句他的愛情觀:愛上一個人不是因為你有房有車,而是那天下午的陽光很好,你穿了件白襯衫。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然後呢?今天我們看到的吳秀波和女孩子的關係早已不是陽光下的白襯衫,而是錢、手銬。

當時他講了一段話來形容自己,我還用作了導言:“我當過‘憤青’,我當過自以為是的藝術人,我當過特屌的演員,我當過很多莫名其妙的人。我現在知道我是我父母的孩子,我是我孩子的父母,我知道我還沒有真正找到我可以不畏生死的信仰,我知道人的一生不光有人開著機器喊‘開始’和‘結束’,我知道有晴著天的下午和陰著天的早晨,我知道所有這些時間我都需要安度。”

那時候覺得這話不像是一個演員能說出來的,真好,如今看看:“啊哈?”

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完全消化這些記憶和現實令我產生的錯亂。記者職業天性是多疑的,當一個人在你面前表現出誠懇、懺悔、惜福,多疑的你也會漸漸有點被打動吧!

是,人是複雜的,但複雜不代表就一定要有截然相反的品質,正常不應該是同一性格的不同側面而已嗎?有幾個人會像《白夜行》裡的雪穗,白天和夜晚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前一陣有位專做人物稿的資深同行問我:你對哪個明星印象好?

我遲疑半天不敢回答,想了兩個名字,自以為算德藝雙馨了,一說出來,他“哈”了一聲,開始講他們的另一面。

經過吳秀波的風波,我想我以後更不敢妄下判斷了。朝夕相處幾年,十幾年,不經歷大事都不一定能看透一個人,何況我們這種只採訪過一兩次的呢?自以為長了一雙辨是非的眼睛,實際還是盲的,許知遠說“帶著偏見看世界”,我們看到的人,只是他的一個側面,他有意無意露出的那個側面。

看透一个人真的不容易

痛苦在於,如果真的看透一個人,這採訪也就寫不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