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超内援转会为何冷清?在高薪和前途面前,很多人选择前者!

对于每一家负责引援的高层来说,最深的感触恐怕就是内援引进的难度,要超过引进外援数十倍都不止。只要说出明确的引援费用,只要你愿意,外援的候选对象甚至可以在两位数以上。但内援引进却呈现反比,甚至需要有运气的庇护。如今,泰达在内援引进上,就遇到了麻烦。

解密中超内援转会为何冷清?在高薪和前途面前,很多人选择前者!

以目前的球队实力来看,泰达将外援名额几乎都放在了前场,由本土球员所构成的中后场,显然是需要进行人员补充的。中卫、边后卫甚至后腰位置,都需要补强。换一种思路去想,在上赛季创造了史上丢球最多纪录之后,如果不补强的话,如何征战新赛季?不过迄今为止,在新外援距离签约越来越近的情况下,内援人选依然相当模糊。至少在西班牙的拉练中,不太可能出现新人的面孔了,当然试训球员除外。对此,施蒂利克本人也很焦躁,他对于引进内援的标准要求很简单,必须要比目前球员实力强才行。

真正人选没有,但传闻却很多。之前外界一直在传梅方和泰达曾经有过谈判,但最终不了了之。但真实情况是,泰达从始至终都没有和梅方接触过,就别提关于转会的谈判了。至于原因嘛,如果知道梅老板在恒大的年薪,也就不会这么编造新闻了。泰达的确掏不起梅方的年薪,但更重要的现实是,中国足协对于球员合同金额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如果高薪球员选择转会的话,原因只能是两个,要不很有追求要不就被许诺了补偿金。因此,很多球员能做的就是履行完剩余的合同,然后再讨论未来。

解密中超内援转会为何冷清?在高薪和前途面前,很多人选择前者!

不能怪球员太现实,只能说政策出现了拐点之后,人要变得更现实一些才行。亚洲杯之后,某球队即将甩卖昔日主力,但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尽管不乏追求者,但想走的球员却不多。因此,这家俱乐部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将这些老将下放到预备队也在所不惜。新老更替,有时候的难度并不在于年轻人的成长,而是拿着高薪的老将们不肯离开。尴尬的新政造成了各中超球队引进内援越来越难,一方面高薪合同要继续承认,另外一方面新签的合同必须要在规定范畴之内。很多俱乐部的意向引援没有完成,就卡在了这上面,因为所有人都会问一件事,我转会可以,但新合同损失的钱怎么算?

解密中超内援转会为何冷清?在高薪和前途面前,很多人选择前者!

目前转会市场相当低迷,尽管华夏幸福等俱乐部已经打开了转会大门,但球员原有合同薪水太高,造成了看热闹居多实质操作太少的现实。这种情况下,泰达这样转会市场上的边缘角色,能做的就是等待,看看有没有下手的机会和可能。亚洲杯之后,各俱乐部的建队思路应该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转会市场有可能会被搅动。当某新秀的身价已经从两个亿下降到一亿五,就应该知道国内球员的身价应该会呈现直落的趋势。当然,唯一麻烦就是球员合同的剩余薪水,看起来这件事无解。

施蒂利克当然期待着内援加盟,但他如今要做的就是利用好目前的这套阵容。未来怎么样,谁也说不好,如今能做到只能是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