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才:你还有多少问题被“粗心”掩盖?


未来人才:你还有多少问题被“粗心”掩盖?


未来人才:你还有多少问题被“粗心”掩盖?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

都会有很多的同学貌似反思,

总结出自己“粗心了”,

而家长也把注意力放到了

如何使孩子“别再粗心”。

但是,

到下一次考试还会重复这样的情况,

一直会延续到高考结束。

未来人才:你还有多少问题被“粗心”掩盖?


对于高三生来说,调研考试刚刚结束,

一起来学习一下,

高一高二的同学同样适用哦~

张老师

未来人才高考志愿研究院 副院长

其实,“粗心”是个无解的伪命题,是一种表象,一种自我安慰或借口,“粗心”面皮之下掩盖了许多的问题,要想破解它必须找到所谓“粗心”的本质原因。

1.一些基本概念貌似会了,其实模糊

感觉会了与能否做对题不是一回事。平时做对题与高度紧张、压力大的考试能否得分也不是一回事。

感觉会了的东西,往往就不再深究,概念模模糊糊,考试时人会本能的在大脑中搜索记忆存储进行选择,遇到模糊的东西极容易表现为漏洞。

一个很简单的检验方式就是自己“讲解”,在讲解中会发现“不流畅”了,这就是模糊和漏洞,提前堵上,考试时就不会丢分了。

2.好的习惯没有形成,期待考试时“细心”

考试不但是平时成绩的体现,也是平时习惯的反应。

一些同学平时书写混乱、做题不规范、不打草稿、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题绕开走,寄希望于考试的时候细心做,结果会犯低级错误而大量丢分,这不是通过考试时“不粗心”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好习惯的养成。

3.审题、计算、解答的自信缺失,得分没把握

平时刷题最终可能做对了,但是否存在先审错然后对、计算改过几次才对、解答过程经过修改才对的?这是基本功不扎实的表现,考试的时候不可能给自己留这些“改”的机会,解决的途径是平时多刷题,增加正确率,并以此提高审题自信、计算自信、解答自信。

概念清晰了、好习惯形成了、自信建立了,就没有了所谓的“粗心”了。


希望同学们可以尽快调整自己,

不再“粗心”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