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國內物聯網雲平臺五類玩家

按商業模式區分,國內物聯網雲平臺玩家可以分為五大類。

1、運營商-管道作用,流量計費

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平臺主要以CMP(connection management platform)就是“連接管理平臺”為主,主要用於物聯網SIM卡管理,流量計費。

CMP是運營商開展物聯網業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外運營商在CMP的選擇有兩個主流,一個是被思科收購的Jasper platform,一個是由愛立信精心打造的DCP(device connection platform)。

而國內三大運營商的CMP合作方分別為:中國聯通-Jasper(control centre 物聯網管理平臺),中國電信-愛立信DCP(天翼物聯),中國移動-華為(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

但是除了和華為合作的平臺外,中國移動還有物聯網開放平臺OneNet,提供從底層IAAS到上層應用的全套解決方案,類似第三方物聯網雲平臺。

2、白牌家電巨頭的物聯網雲平臺

由於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白電巨頭紛紛推出物聯網雲平臺用於自己旗下品牌產品的設備管理,佈局智能家電市場。例如海爾的“海爾U+物聯網雲平臺”,“美的雲物聯網雲平臺”、TCL旗下的“Tcloud 智能雲家庭物聯網雲平臺”等。從下層的“開、關”控制到比較上層的智能交互體驗都有涉及。

3、電商巨頭的物聯網雲平臺

我們在購買智能家居等物聯網產品時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每家品牌都有自己的專屬APP,使用時必須下載,非常麻煩。於是幾家電商巨頭站出來,推出了自己的超級APP。一方面為了打破智能家居行業各自為戰、彼此不兼容不協調,智能應用無法共享的壁壘。另一方便也讓消費者從無數APP中解脫出來,享受便捷的一站式管理。

例如京東微聯、阿里智能、蘇寧智能就是電商巨頭推出的雲平臺代表,它們還有一個特徵就是提供非常強的銷售渠道資源,這一點非常受小眾品牌的歡迎。

4、BAT物聯網雲平臺

在物聯網雲平臺領域,BAT根據自身優勢各有佈局。

A:阿里雲Link作為IoT開放平臺已快速推出生活、城市、商業共享三大平臺,與硬件模組廠商深度合作,形成完整生態。

T:有QQ物聯和微信智能硬件兩大平臺,用戶數量和社交屬性是騰訊的優勢。例如,微信智能硬件平臺上,設備廠家可開通微信公眾號,通過公眾號/小程序開通設備控制插件,連接智能設備。

B:已推出百度天工物聯網平臺,百度的優勢是在大數據、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方面的多年技類。未來IoT設備會積澱海量數據,如果百度能利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來做處理,有望開發出強大的上層應用,在機器學習方面超越A和T。

5、第三方物聯網雲平臺

在物聯網進程中,設備廠商第一步就是要將傳統產品智能化連接網絡,然後掛靠(或自己搭建)物聯網雲平臺進行連接管理,第三方物聯網雲平臺實際上就承擔了這個角色,它們可以被稱為“智能化改造服務商”,也是物聯網行業最具投資價值的一個群體。

國內目前做得比較好的第三方物聯網雲平臺企業有塗鴉智能、機智雲等。

塗鴉是智能改造服務產品化程度最高的一家公司,從官網可見其打出“一天即可實現智能升級、7天完成APP開發標準方案、15天完成量產”等流程口號,一站完成智能產品“雲、管、端”控制改造方案。

機智雲的優勢在於其開發者生態的構建(聚集了10萬左右開發者用戶),在技術方面做得更極客,技術開發愛好者很容易通過機智雲開發自己想要的智能硬件,目前已經拿到高通的戰略投資。

還有Ablecloud智雲奇點,在工業物聯網行業經營多年,還推出了物聯網智能租賃管理平臺智雲優租,針對高空作業機械租賃企業打造,保障設備與雲端實時、高可靠、高安全在線連接。

除了上述巨頭外,一些新興的第三方雲平臺也非常值得關注,例如上海果通科技。

果通以物聯網eSIM解決方案見長,和模組、芯片廠商深度合作,提供靈活的可定製eSIM解決方案。同時,果通的連接管理平臺ezM2M首推OneAPI概念,實現跨運營商的連接統一化管理,減少客戶的開發和運維成本。同時針對開發能力較弱的企業直接提供自服務門戶,降低物聯網業務運營門檻。

細數國內物聯網雲平臺五類玩家

和大企業相比,類似果通科技這樣的中小型企業提供的物聯網智能化改造服務擁有更靈活的可定製性。

細數國內物聯網雲平臺五類玩家

國內物聯網雲平臺行業五類玩家,你get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