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卻靠倒賣祖墳謀生

想當年,清朝的鐵帽子王是何等的尊貴,“世襲罔替”, 隔代不降爵;俸祿優厚,歲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有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話說回來,既然是世襲罔替,那清王朝滅亡後,這些鐵帽子王的後裔又如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清楚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最後一代愛新覺羅

·昭煦。

他是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卻靠倒賣祖墳謀生

第一代鄭親王濟爾哈朗

濟爾哈朗,和碩禮親王,努爾哈赤侄子,舒爾哈赤第六子,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其始封者為鄭獻親王濟爾哈朗,末代為昭煦。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愛新覺羅·昭煦,據記載,他是個遺腹子,也就是說他爹播種後就撒手人寰了,留下了已懷孕的老婆,所以,昭煦壓根也沒見過他爹長啥樣。就這樣,鐵帽子王之一的鄭親王王位落到了這個剛出世的嬰兒身上,可以說昭煦的童年相當富貴了,含著金鑰匙出生,衣食無憂,享受著朝廷的高額俸祿,過著風流倜儻的小王爺生活。任憑外面風吹雨打,戰亂不斷,鄭親王府裡所有人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然而,這種生活沒享受幾年,清王朝滅亡了。清朝退出歷史舞臺後,最慘的其實就是這些皇親貴族,溥儀即使退位了依然有人養著,這些王爺就不同了,皇帝都沒了,朝廷也沒了,也就意味著沒俸祿了,沒人養了。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話一點都沒錯,當年養尊處優、一晃三搖的瀟灑王爺一下子從天上跌倒了地下。大手大腳慣了,從小也沒幹過什麼活,此刻活下去對於他們來說比什麼都難,於是,他們的心思就盯上了祖上留下的那點家當,昭煦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了。

他是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卻靠倒賣祖墳謀生

清末王爺坐人力車玩鳥

剛開始,昭煦先是變賣家產,什麼御賜之物,古玩珠寶,傢俱衣服等等,總之,家裡值錢的都賣,可是,這點錢夠花麼?根本還不夠他塞牙縫。於是,一個邪惡的想法盤旋在昭煦的腦袋裡,那就是變賣家產,厲害吧。

1918年,窮困潦倒的昭煦以2500銀元的價格把鄭親王府祠堂的建築物賣給了高陽李家。

他是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卻靠倒賣祖墳謀生

西什庫天主教堂

幾年後,又沒錢養家餬口的昭煦又以鄭王府作抵押,向西什庫天主教堂借款10餘萬銀元。這擱現在也是一筆不小的數據,反正筆者拿不出來(生無可戀)。抵押貸款就得還,這是千年不變的原則,可是昭煦拿什麼來還?無力償還的昭煦,被告上了法庭,結局就是敗訴了,1923年,祖宅鄭親王府被官方查封了,昭煦帶著家人搬到了果子市居住。沒過多久,又將果子市的房子賣了,再次搬家。總之,房子越搬越小,越住越差。

他是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卻靠倒賣祖墳謀生

1925年,鄭親王府由中國大學租用。

他是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卻靠倒賣祖墳謀生

鄭親王府

只能說這些落魄的滿清貴族沒有任何經濟頭腦,坐吃山空的的結局就是一窮二白。房子也沒了,該賣的都賣了,活人的東西賣完了,那就打死人的主意,於是開始了賣祖墳的買賣,這可真是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1926年,昭煦先是帶人將自己家祖宗鄭王墳裡面兩顆百年古樹賣給了木材商人。

1927年,再拆除陵寢裡面的建築,石料木材各種應用之物捯飭個乾乾淨淨,馱龍碑和磚瓦賣給了小六子張學良,東北軍前來拉石料建材的時候,還在鄭王陵附近佈置崗哨。

1931年,有人盜鄭親王祖墳墓,被抓,才知是盜墓賊鄭王府本家(更有人說,盜墓賊就是鄭親王的兒子),據說是不甘願就此潦倒。這可真是,墳外面買了個精光,墳裡面的東西也不放過,不知道曾經跟著努爾哈赤南征北戰,建立赫赫戰功的濟爾哈朗看到後代會如何感想,至此,鄭親王家族算是走入窮途末路了。

盜墓不成,那就隨便找個理由光明正大的“盜”,於是,1945年,昭煦的不孝子孫來到這打著給祖宗“起靈”的旗號,將王爺墳拆毀,把裡面的珠寶拿了個精光,然後變賣換錢花,使王爺墳受到了滅頂之災。後來有人陸續來到王爺墳處,蓋房安家,栽樹種田。王爺墳徹底的消失了。

他是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卻靠倒賣祖墳謀生

鄭親王墳

1947年,一部叫《十三號凶宅》的電影播出了,當時電影取景時用的是昭熙鄭親王府,而且電影中還說到了鄭親王昭熙。估計昭熙也懂一些法律知識,他聽說這部電影未經他的同意就說他,還用他昔日的宅子,這是對他的一種侵犯。據說,此劇也樹立起了鄭親王府鬧鬼的傳聞。於是昭熙將電影製片公司告到法庭之上,說白了,就是想找個理由敲一筆錢出來繼續過以前奢靡享樂自在的日子罷了。當時末代鄭親王上訴電影廠要求賠償的新聞,鬧得北京滿城風雨,結果法庭連續四次開庭審理,最終法院判決電影廠賠償13億元法幣,所以,當時13億法幣雖說很貶值,但也是一筆不小的款,按理說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了,錯了,人家又把這些錢揮霍完了,直到晚年,鐵帽子王鄭親王昭熙落得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的下場,實在可悲。

他是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卻靠倒賣祖墳謀生

十三號凶宅

(敲黑板,知識點,記下: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1935年11月4日,規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家銀行(後增加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禁止白銀流通。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法幣急劇貶值。1937年抗戰前夕,法幣發行總額不過14億餘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發行額已達5千億元。到1947年4月,發行額又增至16萬億元以上。1948年,法幣發行額竟達到660萬億元以上,等於抗日戰爭前的47萬倍,物價上漲3492萬倍,法幣徹底崩潰。)
他是滿清鐵帽子王之一,卻靠倒賣祖墳謀生

13億法幣

其實,不僅僅世昭熙如此貧困潦倒,其他親王的子孫也都過得十分慘痛,可謂是樹倒猢猻散,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