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那麼多英文書,孩子的詞彙量怎麼沒進步?

閱讀,是非常有效的積累詞彙的方式,往往不需要特意背誦、記憶,閱讀一段時間後孩子的詞彙量就能給家長一個小驚喜。

但也有家長跟鯨寶反映——孩子的英文書唸的不少,詞彙量卻沒什麼長進。鯨寶今天想跟大家一起交流下這個問題,主要從3個常見的困惑出發,探尋閱讀和積累詞彙量間的關係。

不會翻譯=不認識?


鯨寶認識一個孩子,她家長很有啟蒙意識,因為自己不會英語,在孩子很小時候就請了老師。

這孩子有每天閱讀的習慣,5歲就看完了全套的《神奇校車》,現在7歲《神奇樹屋》讀了大半。

家長起初還挺開心,覺得從小就做英語啟蒙有作用。漸漸又隱隱擔憂孩子沒能充分利用分級讀物,只顧速度不一定讀懂了。

於是他們會時不時抽出書裡的一個單詞問孩子是什麼意思,結果孩子不是答不上來就是回答的不準確。


這種情況是不是孩子根本沒搞懂書裡單詞的意思呢?不一定。


讀了那麼多英文書,孩子的詞彙量怎麼沒進步?


單詞放在英文書裡讀是結合了上下語境的,孩子能通過猜測或者加上圖片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可是單拿出來用中文解釋的話確實會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比如《神奇樹屋》裡描述翼龍的飛翔,不單單再用fly,還會用soaring, gliding這種更加準確的描述詞。

這就好比在中文裡穿和戴、帶這樣的詞彙,放在語境裡你知道該怎麼說,用英語翻譯一下全是wear你不知道該怎麼去差異化翻譯。


從另一角度來說,在啟蒙階段原本就不提倡上述中英翻譯的做法,這很容易干擾孩子養成英語思維。

而如果你是打算讓孩子英英翻譯,用英語去解釋,這裡面除了他本身的理解能力,還會涉及整理句子、表達出來的能力。更不能因此判斷是孩子沒讀懂單詞。

其實如果孩子願意讀,家長完全沒必要糾結他是否能理解單詞。讀不懂的內容不用你說,孩子一定是先產生抗拒情緒的那個。既然讀得津津有味,那就鼓勵、支持,會有驚喜出現的。

脫離當下語境就不認識?


有些孩子面臨的問題是在這本書裡看到的單詞能理解,單拿出來或者在另外一本書了出現就又不認識了。這種確實是孩子沒把這個單詞積累成自己的詞彙,需要家長做些輔助。


讀了那麼多英文書,孩子的詞彙量怎麼沒進步?


家長可以從親子共讀時就有意引導孩子聯想之前有沒有出現過這個單詞,讀得書很多容易亂,家長也很難記住各個單詞在孩子的繪本里有沒有出現過,不妨嘗試以一本書中的單詞為中心。

比如《牛津閱讀樹》裡扉頁會有“About the words in this book”的部分,會單標出孩子需要會讀、認識的單詞。

可以著重記一下,在別的繪本、讀物裡再出現的時候提醒孩子這個單詞之前有出現過。

甚至可以直接拿兩本書讓孩子對照著看是不是拼寫上完全相同,對照一下在兩個語境裡要表達的意思。


這是個習慣養成的過程,讓孩子在看到詞彙時有意識去聯想、拓展。

如何儘量避免無效閱讀?


一般來說無效閱讀指兩方面:一是詞彙積累;二是深度理解和思考。後者屬於精讀的範疇,下週鯨寶會單寫一篇專門說。今天先來說怎麼避免孩子閱讀過了卻沒積累詞彙的情況。


讀了那麼多英文書,孩子的詞彙量怎麼沒進步?



首先,選合適難度的書。藍思、AR等閱讀分級測試,做完測試之後根據孩子的水平選擇相應難度的書籍是一種方法,另外在買書前翻翻看大概有多少個孩子不認識的單詞,控制在10%以內也可以。這樣的篩選是為了確定孩子可以根據多數認識的詞彙猜出不認識的單詞的含義,進而做到積累。

其次,也要注意適時的總結和歸類,便於孩子更好地融會貫通。避免書讀得多、詞彙也認識不少卻沒法調用的現象。分類總結的標準有很多,易混詞、多義詞、同義詞、反義詞、有相同後綴或前綴的詞……都可以拿出來歸納,並且在生活中一旦又遇到當下正在歸納的類型,馬上提醒孩子這個單詞有沒有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