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臉書的人人網,從輝煌到賤賣,同樣模式為何在中國混的這麼慘

一、人人網是個老古董

我們都見證了,人人網,這個承載著80和90後學生時代大部分記憶的網站,從鼎盛到衰敗的過程。

但其實,我們也有些莫名其妙的,自然而然的,想不起再登陸這個網站,想不起賬號和密碼,甚至已經忘了它的存在。

我們的注意力已經被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抖音小視頻等等新生事物霸佔。

只有在某個新聞報道中提到了它(比如2015年人人網下線站內信功能),才會再次登陸,懷念一些逝去的青春——人人網已經成為了我們懷舊的地方。

換句話說,我們已經覺得人人網是個老古董了,沒有了朝氣和新鮮度。


借鑑臉書的人人網,從輝煌到賤賣,同樣模式為何在中國混的這麼慘

二、人人網還未成年

但其實它還很年輕,2005年才創立,那時候還叫校內網,2009年改名字為人人網,2011年達到最鼎盛的時候,上市後的人人網市值達到70億美金,僅次於騰訊和百度。

而如今,只賣了2000萬美元,市值縮水了350倍。

人人網的成長波谷——從起始到高點再到低谷只用了13年,這對於創業坎坷的企業來說時間很長了,但是對於擁有如此輝煌過往的成功企業,卻顯得如此短暫。

網易,1997年成立,21歲;

騰訊,1998年成立,20歲;

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19歲;

......

跟他們比起來,人人網還是個未成年的弟弟。


借鑑臉書的人人網,從輝煌到賤賣,同樣模式為何在中國混的這麼慘

三、我與人人網

記得剛有校內網的時候,我就註冊了一個賬戶,算是比較早期的用戶了。

當時剛高中畢業,通過校內網提前認識了不少即將成為校友的大學同學以及學哥學姐,還通過校內網發現了許多斷了聯繫的小學和初中的小夥伴。

甚至是我與妻子的結識,與校內網也有關係。

我們在網上認識,彼此都很陌生,通過與她交流中的零星碎片信息,我在校內網搜索到了她,從而更加了解了她。

所以我很感激校內網,是它讓我的這些校友重新又聚集在了一起,只不過如今的陣營已經轉移到微信群中。

後來校內網改名字為人人網,從名字可以看出,針對用戶不在限制於學生,而是擴大到了所有人群,漸漸少了那種感情依託的味道,推出了一些小遊戲,又火了一陣子,但是後繼乏力,慢慢被後來者趕超。


借鑑臉書的人人網,從輝煌到賤賣,同樣模式為何在中國混的這麼慘


四、人人網與FACEBOOK

人人網這麼短時間就市值縮水這麼厲害,其實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創新。

現如今哪個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不是借鑑其他國家成功企業的模式或者軟件,將其引進中國後大受歡迎而成功的?

這種借鑑無可厚非,但是大火之後卻停滯不前,沒有創新,沒有不斷改良,不斷適應中國人的使用習慣,慢慢就會被淘汰,這是必然的。

騰訊的兩款重量級軟件——QQ和微信,都是借鑑其他人成功的經驗創造出來的。

但是秉承著“小步快跑、試錯迭代”的互聯網思維,不斷升級創新,甚至後來“自己革自己的命”,讓騰訊公司不斷煥發生機,不斷保持著新鮮度。

同理也適用於FACEBOOK,人人網借鑑了FACEBOOK,但是卻沒有創新,漸漸不再受歡迎。

而FACEBOOK則沒有固步自封,不斷創新,一直受到大家的歡迎,從它不斷走高的股價也可以看出,FACEBOOK未來的前景依然是美好的。

最後,希望人人網的新東家,能夠好好利用這個品牌,吸取教訓,借鑑成功經驗,讓這個在80和90後心中有一定分量的網站,能夠再煥發第二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