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寫作談一場戀愛,為什麼不呢?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及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三重境界,稱其已經成為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這讓我產生了興致。只因自己讀書太少,只知句子很美,但無論原句還是《人間詞話》都不曾讀過,只好靜下心來慢慢揣摩其中深意。

但如果說放之四海皆準是不是又有點過於託大呢?那我不妨先將其與我最近參與的寫作相聯繫,看作者是否言過其實。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和寫作談一場戀愛,為什麼不呢?

此句引自宋代詞人晏殊的《蝶戀花》。

原文直譯為,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原詩表達作者盼歸相思之情。

但作為第一重境界來獨自揣摩,能悟出一種,剛剛經歷過老師指導,自己經過殘酷的堅持更文,扛過了周圍朋友離去後,初窺寫作門徑,站在寫作之路上的一塊小沙丘上看向遠方的樣子。

這映襯的此時的心情沒有收穫的狂喜,只是看著遙遠的遠方,心中透著一絲淒涼,有忐忑但堅定的心。

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和寫作談一場戀愛,為什麼不呢?​這句引自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鳳棲梧》(又名蝶戀花)。

原文直譯為,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願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原詩意在表達男女的相思之苦。

作為第二重境界來揣摩,自己進入了寫作的領域,文章終於有人願意看了,自己卻開始明白自己,結構,修辭,韻律,知識等各個方面的不足,但是已經選擇了寫作,願意為它去堅守,願意去努力學習不後悔。

第三重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和寫作談一場戀愛,為什麼不呢?​這句引自宋代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

原文直譯為,對著眾多走過的女人一一辨認,偶一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處。

原詩表達了青年男女於元宵節夜晚約會的場景。

而作為第三重境界來揣摩,我突然頓悟,這不是講的一次征途,而是自己與寫作之間的戀愛,通過初見的鐘情,再到第二重的彼此瞭解,自己對她已經有了很深的瞭解後,希望能夠有更深層的突破,但任憑你的內心洶湧澎湃,但卻總是羞於開口,表白沒有機會釋放,當你苦於沒有機會時,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就是那麼一個小小的不經意,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的就成功了。你贏得了她的芳心。

分析下來,深感這幾句詩用的實在太妙,有人將寫作看得功利,有人將寫作看作戰爭,但大師卻指引我將寫作之路看做是一場戀愛。

悽美的詩句,襯托了寫作就象素色中的一抹紅,讓人一見傾心。她高貴,矜持,不會輕易讓你佔有,只會默默的看著你的努力付出,費盡心力的呵護,而當一切水稻渠成之時,幸福就會在那燈火闌珊之處向你招手,真是美之極也。

和寫作談一場戀愛,為什麼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