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张某以名下的某公司可提供无需工作、收入证明即可帮助办理贷款和信用消费卡的业务为诱饵,以需交纳“包装费”和“会员费”为由,骗取十几名被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5余万元。因涉嫌诈骗罪,张某被执行逮捕。

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随后,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的检察官在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监督的过程中,通过审查案件材料,发现该案当前证据虽然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张某实际并无办理相关业务资质和能力以及收取被害人款项的客观事实,但其本人曾在讯问笔录中提出系被他人所骗、无主观诈骗故意的辩解,该辩解确有合理之处,且有补充侦查空间,建议办案部门退回补充侦查。

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经过补充侦查,公安机关调取到犯罪嫌疑人张某的完整微信聊天记录,佐证了张某关于其本人被他人所骗、无主观诈骗故意的辩解。

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由于案件证据发生重大变化,当前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张某可能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为保障张某的人身自由权利,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立即依职权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由于前期的提前介入和预评估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张某诈骗羁押必要性审查一案,检察院快速审查、快速办理,于2日内作出立案决定、发出《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书》,并被公安机关采纳。

随后,张某被取保候审。后该案因证据发生重大变化,检察院同意公安机关撤回该案并继续侦查。

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该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该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法条链接

检察官说法

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羁押必要性审查是对采取羁押的强制措施的执行的法律监督,同时也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的保障,同时体现了法律的刚性和司法的温度,可以说是“法律监督之矛,人权保障之盾”。

检察机关通过严格诉前把关,确保案件质量,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重视犯罪嫌疑人的辩解、案件和解等可能影响羁押必要性的因素,通过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互相监督,及时引导侦查、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阻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进入起诉阶段,切实发挥了审前过滤的作用,有效防止错捕错诉、“带病”起诉。

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另一方面,坚持宽严相济,重视权利保障。检察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每一次职权的行使都直接影响到包括自由、财产等在内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利益,将“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理念贯穿于办案的每一环节,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办案过程中,重视对疑难、复杂案件的把控,提前介入、及时做好羁押必要性审查评估,一旦发现犯罪嫌疑人可能存在未实施犯罪行为,立刻启动羁押必要性审查,快速审结,切实保障涉案人员人身权利。

以案释法丨看检察机关如何加强诉前把关,保障公民权利

审 核:黄春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