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看涼山│三河村:一個新村莊的誕生

2018年,昭覺縣三河村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狠下繡花功夫,想出有效辦法,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相結合,紮紮實實抓好安全住房建設、培育特色產業、加大就業增收、推進移風易俗、完善公共服務,確保如期脫真貧、真脫貧。


2018年看涼山│三河村:一個新村莊的誕生

未來的三河村是這樣的。(效果圖)

實施易地搬遷

建設安全住房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現在看到我們的易地移民搬遷房一天天建起來,一天比一天漂亮,心裡很高興,這是黨和政府給我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黨和政府都這樣幫助我們了,我們要不斷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早日脫貧致富,感謝黨了,卡莎莎哦!”三河村村民曲木子刀說道。

三岔河鄉三河村位於昭覺縣西南部,屬三岔河鄉政府所在地,距離國道G348(原S307線)9.6公里,平均海拔2520米,地處高二半山區,全村幅員面積19.24平方公里,轄阿基、洛達、呷爾、日子等4個社,總人口355戶169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51戶789人,貧困發生率46.47%,90%的群眾仍居住在條件簡陋的低矮土坯房中,仍然保持彝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2013年精準識別確定為貧困村。

“我們的易地移民搬遷住房建設已經接近尾聲,比之前我們的那些房子,一個天,一個地,不是能相互比較的。”村民吉好也求這樣說。此時,旁邊不知名的老阿媽也在說道:“那天我去看新房,看到鋼筋那些好粗哦,看到這樣的房子心裡很踏實。”


2018年看涼山│三河村:一個新村莊的誕生

吉好也求和兩個孩子在即將搬離的老屋門前留下最後一張照片。 俄底科日 攝


2018年看涼山│三河村:一個新村莊的誕生

吉好也求在即將搬入的新家拍下了第一張照片。 俄底科日 攝

三河村群眾居住分散,相對集中的聚居點(山寨)有16個(不含分散),按脫貧攻堅規劃,2018年全村共需解決319戶群眾的安全住房問題,其中151戶貧困戶789人易地扶貧搬遷安全住房建設(日子社38戶、呷爾社33戶、阿基社33戶、洛達社47戶)和168戶(除36戶磚房需加固)非貧困戶隨遷,非貧困戶參照彝家新寨建設標準執行。安置方式採取貧困戶與非貧困戶交叉安置,解決非貧困戶附屬基礎設施建設的覆蓋難題。

根據村情實際、群眾意願,按照方便群眾就學、就醫的原則,全村的安全住房建設共選址9個安置點,於2018年4月27日集中開工。阿列果則搬遷至距離原址3公里的阿基社日波界乃(1號)安置點,阿列果則保留原貌,1號安置點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旅遊,採用半木結構結合彝族傳統民居設計,目前29棟安全住房主體工程已完工;洛達社日呷(5號)安置點,採用磚混結構設計,目前8棟主體工程已完成;其它7個安置點,採用輕鋼結構設計,目前基礎工程已完成,鋼結構進場施工;9個安置點的安全住房預計於2019年1月底前完成建設。

住在破舊的土木結構房的洛古日體家,看到記者時說個不停,說:“我們住在這個破舊的房子裡,生產生活都不方便,現在幹部們給我說,我們家即將搬到寬敞明亮的房子裡住,我們全家人都高興慘了!”這時站在旁邊的小孩子調皮地說道“我單獨住一間”。

培育特色產業

推動結構調整

三河村耕地面積1777.7畝,人均1.05畝,全為旱地,主產土豆、玉米、蕎麥;山林面積3600畝,其中果樹200畝(蘋果樹、桃樹、梨樹、李樹等),核桃樹2500畝,花椒樹600畝,白楊樹300畝;高原草場17437畝。群眾收入結構單一,依靠傳統種植業和畜牧業,抗風險能力弱。通過專家論證,結合群眾意願,理清了發展思路,遵循“綠色發展、種養循環、適度規模、長短結合”的原則,優化產業結構,堅持走“種養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特色種養殖產業,即:短5(種植馬鈴薯、種植光葉紫花苕、種植豌豆、養殖土雞、養殖烏金豬)+中5(種植花椒、養殖西門塔爾牛、養殖半細毛羊、養殖蜜蜂、種植雲木香)+長3(種植核桃、種植特色經果林、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併成立專業合作社,通過“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以購代捐”等形式拓寬銷售途徑,促使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0元,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3520元,計劃於2019年整村脫貧退出。三河村將來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提升農民素質

逐變生活習慣

通過農民夜校、農民素質提升培訓,2018年以來,三河村舉行了農民勞動技能提升建築、廚師、養殖等方面的就業培訓,參加培訓210人,培訓為期20天。經過培訓的170名農民已在各工地就業,人均月收入3500元。

成立村紅白理事會,制定紅白理事章程、村規民約,通過“支部加協會加家族”對厚葬薄養、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陋習進行專項整治,嚴格規定殺牛數量和彩禮金額上限,婚喪事宜殺牛數量得到有效扼制,彝族傳統“坨坨肉”改為吃炒菜的習慣逐漸得到群眾的認可。


2018年看涼山│三河村:一個新村莊的誕生

三河村將來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效果圖)

開展“四好”文明家庭評比,引導群眾自覺“六洗”,打掃環境衛生。目前,三河村購買1套公共炊餐具,2臺公共洗衣機,1社建1個公廁、2個垃圾池,通過社會力量幫扶為每戶購買1臺洗衣機,農戶的洗衣機轉起來,衣服也乾淨了,村容村貌好起來了,農戶也逐漸養成了文明的生活習慣,好的風氣正在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是驅鬼除魔。

努力多辦實事

逐變公共服務

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開辦幼教點2個、招收幼兒78名,附設學前班3個、招收學前幼兒167名(三河村在校生68名),通過“雙語”教育解決“語言關”問題,不讓貧困家庭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制定村規民約織牢控輟保學網,最大限度讓貧困學生接受法定教育,全村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100%,有大學在校生4名。完成全民健康體檢,全面落實醫保政策,農戶醫保參保率達98.4%,貧困戶參保率達100%,上半年共報銷醫療費2萬元。推進生育秩序整治,每年開展2次“四查一治”,上半年計劃外出生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2%。加大關懷救助,全覆蓋落實“四免一補助”政策,特困群眾全部納入低保兜底。

“在中央、省、州、縣的堅強領導下,在廣東佛山、四川綿陽和社會各界的大力關心支持下,我們紮實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為群眾脫貧致富、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2019年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把三河村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更好,整村脫貧退出。”三岔河鄉三河村第一書記張凌信心滿滿地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