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看凉山│三河村:一个新村庄的诞生

2018年,昭觉县三河村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狠下绣花功夫,想出有效办法,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扎扎实实抓好安全住房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加大就业增收、推进移风易俗、完善公共服务,确保如期脱真贫、真脱贫。


2018年看凉山│三河村:一个新村庄的诞生

未来的三河村是这样的。(效果图)

实施易地搬迁

建设安全住房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现在看到我们的易地移民搬迁房一天天建起来,一天比一天漂亮,心里很高兴,这是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党和政府都这样帮助我们了,我们要不断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早日脱贫致富,感谢党了,卡莎莎哦!”三河村村民曲木子刀说道。

三岔河乡三河村位于昭觉县西南部,属三岔河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国道G348(原S307线)9.6公里,平均海拔2520米,地处高二半山区,全村幅员面积19.24平方公里,辖阿基、洛达、呷尔、日子等4个社,总人口355户169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789人,贫困发生率46.47%,90%的群众仍居住在条件简陋的低矮土坯房中,仍然保持彝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2013年精准识别确定为贫困村。

“我们的易地移民搬迁住房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比之前我们的那些房子,一个天,一个地,不是能相互比较的。”村民吉好也求这样说。此时,旁边不知名的老阿妈也在说道:“那天我去看新房,看到钢筋那些好粗哦,看到这样的房子心里很踏实。”


2018年看凉山│三河村:一个新村庄的诞生

吉好也求和两个孩子在即将搬离的老屋门前留下最后一张照片。 俄底科日 摄


2018年看凉山│三河村:一个新村庄的诞生

吉好也求在即将搬入的新家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俄底科日 摄

三河村群众居住分散,相对集中的聚居点(山寨)有16个(不含分散),按脱贫攻坚规划,2018年全村共需解决319户群众的安全住房问题,其中151户贫困户789人易地扶贫搬迁安全住房建设(日子社38户、呷尔社33户、阿基社33户、洛达社47户)和168户(除36户砖房需加固)非贫困户随迁,非贫困户参照彝家新寨建设标准执行。安置方式采取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交叉安置,解决非贫困户附属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难题。

根据村情实际、群众意愿,按照方便群众就学、就医的原则,全村的安全住房建设共选址9个安置点,于2018年4月27日集中开工。阿列果则搬迁至距离原址3公里的阿基社日波界乃(1号)安置点,阿列果则保留原貌,1号安置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采用半木结构结合彝族传统民居设计,目前29栋安全住房主体工程已完工;洛达社日呷(5号)安置点,采用砖混结构设计,目前8栋主体工程已完成;其它7个安置点,采用轻钢结构设计,目前基础工程已完成,钢结构进场施工;9个安置点的安全住房预计于2019年1月底前完成建设。

住在破旧的土木结构房的洛古日体家,看到记者时说个不停,说:“我们住在这个破旧的房子里,生产生活都不方便,现在干部们给我说,我们家即将搬到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住,我们全家人都高兴惨了!”这时站在旁边的小孩子调皮地说道“我单独住一间”。

培育特色产业

推动结构调整

三河村耕地面积1777.7亩,人均1.05亩,全为旱地,主产土豆、玉米、荞麦;山林面积3600亩,其中果树200亩(苹果树、桃树、梨树、李树等),核桃树2500亩,花椒树600亩,白杨树300亩;高原草场17437亩。群众收入结构单一,依靠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弱。通过专家论证,结合群众意愿,理清了发展思路,遵循“绿色发展、种养循环、适度规模、长短结合”的原则,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种养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特色种养殖产业,即:短5(种植马铃薯、种植光叶紫花苕、种植豌豆、养殖土鸡、养殖乌金猪)+中5(种植花椒、养殖西门塔尔牛、养殖半细毛羊、养殖蜜蜂、种植云木香)+长3(种植核桃、种植特色经果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以购代捐”等形式拓宽销售途径,促使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0元,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520元,计划于2019年整村脱贫退出。三河村将来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提升农民素质

逐变生活习惯

通过农民夜校、农民素质提升培训,2018年以来,三河村举行了农民劳动技能提升建筑、厨师、养殖等方面的就业培训,参加培训210人,培训为期20天。经过培训的170名农民已在各工地就业,人均月收入3500元。

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章程、村规民约,通过“支部加协会加家族”对厚葬薄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进行专项整治,严格规定杀牛数量和彩礼金额上限,婚丧事宜杀牛数量得到有效扼制,彝族传统“坨坨肉”改为吃炒菜的习惯逐渐得到群众的认可。


2018年看凉山│三河村:一个新村庄的诞生

三河村将来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效果图)

开展“四好”文明家庭评比,引导群众自觉“六洗”,打扫环境卫生。目前,三河村购买1套公共炊餐具,2台公共洗衣机,1社建1个公厕、2个垃圾池,通过社会力量帮扶为每户购买1台洗衣机,农户的洗衣机转起来,衣服也干净了,村容村貌好起来了,农户也逐渐养成了文明的生活习惯,好的风气正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驱鬼除魔。

努力多办实事

逐变公共服务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开办幼教点2个、招收幼儿78名,附设学前班3个、招收学前幼儿167名(三河村在校生68名),通过“双语”教育解决“语言关”问题,不让贫困家庭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制定村规民约织牢控辍保学网,最大限度让贫困学生接受法定教育,全村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有大学在校生4名。完成全民健康体检,全面落实医保政策,农户医保参保率达98.4%,贫困户参保率达100%,上半年共报销医疗费2万元。推进生育秩序整治,每年开展2次“四查一治”,上半年计划外出生2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2%。加大关怀救助,全覆盖落实“四免一补助”政策,特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兜底。

“在中央、省、州、县的坚强领导下,在广东佛山、四川绵阳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我们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为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三河村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更好,整村脱贫退出。”三岔河乡三河村第一书记张凌信心满满地说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