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要从娃娃抓起


破产要从娃娃抓起


最近一则新闻给年关难过的朋友们带来了希望。一位95后女孩,在欠下150万网贷之后,从工商银行新办的信用卡救了她。

只看这句,朴石还以为是公益广告。

月收入3500元的女生为了买买买,最早办了14张信用卡,闪转腾挪之间,她从未逾期。现金贷兴起后,她又在100个网贷平台撸了10万元的口子。半年后,她的欠贷金额终于达到了150万。

按她目前的工资,要36年不吃不喝才能还清。

山穷水复疑无路,转角遇到小黄牛。

信用卡黄牛帮了女生,给她申请了一张张新的信用卡:

先申中信,接下来是平安、兴业、浦发。这四家交完一天后,再开始交其他家,比如民生、广发、光大、建行。交行回访较多,通过率低,可以放在最后。

信用卡黄牛们利用对银行政策的熟知和对办卡流程的研究,设计了一整套帮助无信用资质的人办理信用卡的流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漏洞是,网贷平台和银行间的征信数据并不互通,被网贷拉黑的人,还是有机会申请到信用卡。

能力强的黄牛,月收入高达500万,除了给银行内部朋友回扣外,还可以养很多下线。

黄牛们甚至还办起了“商学院”,专门教人怎么帮助大学生们办理信用卡。银行有哪些特殊癖好、填写什么样的资料最受银行欢迎、如何应对银行回访。

贷款消费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银行内鬼在这头,学生在那头。

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年度消费已经达到了3800多亿。50%的大学生在消费中使用了各类不同的金融贷款产品。其中一半是花呗、京东白条等产品,一半则是各类信用卡和各类分期商城。

大学生是绝佳的信贷市场,有家庭和学校兜底,多数学生也不愿意信誉受到影响,肉偿也要把债还了。

要知道,以青年人为主体的花呗,坏账率还不到0.1%。

这是以前校园贷的海天盛筵。昔日的校园贷已经被各地出台的政策所明令禁止,大学生群体使用现金贷的比例在逐渐降低。

自现金贷收紧以来,已经约9成的现金贷平台被监管“杀死”。过去一张身份证,一张校园一卡通,几张马赛克照片就能送罗敏、肖文杰们上市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那些还存活的现金贷,明确规定贷款不得向年龄低于24周岁的人发放。

供给被消灭了,需求仍然存在。

银行和信用卡黄牛们来了。今年上半年,很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同比增长了三成。3年前,信用卡发放增速可是负增长的。

银行是想过正规做校园贷款的,教育重镇湖北就曾专门开放了6款校园信贷产品,提供授信金额30几个亿。

但是,这些产品授信额度低,手续复杂。如苏州的工商银行,对本科生的授信仅2000元人民币。浦发银行的学生信用卡还需要父母签字担保。而且这些钱一般用于提供给学生们创业或者助学。

什么?创业是花自己的钱?

朴石注意到,在发卡量暴涨背后还有这样一组数据:

今年三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付信贷总额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

以前一有校园贷出事,大家都说放贷的人丧尽天良,校园贷害死了青少年。现在校园贷没有了,人们才发现,真正害人的是已经成年却全无自控力的一代年轻人。

芒格说过,一个人获得某样东西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请把这句话和避孕套一起放进大学生的行李箱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