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一個被國民輿論逼死的將軍

張自忠:一個被國民輿論逼死的將軍

今天提起張自忠將軍,大家都知道他是抗日英雄,是同盟國戰死的最高將領。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因何而戰死。他位居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兼任33集團軍總司令,是中將加上將銜的高級將領。他這一級別的指揮官大可不必親臨一線戰鬥。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張將軍的犧牲那?

張自忠:一個被國民輿論逼死的將軍

張自忠出生在官宦之家,家庭條件優越,從小就是個充滿正義感的少年。成年後考入天津北洋政法學堂,在這裡他第一次接觸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後秘密加入中國同盟會。1916年張自忠由同鄉好友介紹投奔了馮玉祥,馮見其長得高大英武欣然收下。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裡,張憑藉其自身的素養和高超指揮能力很快在西北軍脫穎而出。連年征戰,為馮立下了汗馬功勞。

張自忠:一個被國民輿論逼死的將軍

1931年1月,西北軍殘部正式編成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宋哲元任軍長,張自忠為三十八師師長。後改番號為第二十九軍。1933年元旦,日軍在山海關製造事端,接著用武力將其佔領,山海關保衛戰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二十九軍奉命赴喜峰口阻敵,這是張自忠有生以來第一次同日軍交戰。張自忠在遵化三屯營與日軍激戰七日,後參與組織大刀隊血戰日寇。長城抗戰失敗後,二十九一直與日本人周旋,張自忠因長得溫文爾雅,頗具中國傳統武將之風,每次與日本人有什麼活動,二十九軍都會派張自忠出席,張自忠從來沒有任何怨言,日本人也很喜歡這個溫文爾雅的儒將。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宋哲元為了保留西北軍的有生力量,帶領29軍撤離北平(個人認為宋哲元是一個內心複雜的人,他即是一名愛國軍人,又是一個怕丟了地盤的舊軍閥)。把平津這個爛攤子丟給了張自忠,張自忠知道自己這一次要被釘到歷史的恥辱柱上。部隊撤離了,日軍沒有受到阻攔攻佔了北平城,張自忠一夜之間成為了第一大漢奸,有人說他是“張逆自忠”,有人說他是“自以為忠”。張自忠有苦難言,也明白了自己的責任,他要帶兵打鬼子,來洗刷自己的冤屈。他一次次的請戰,終被蔣任命為59軍代理軍長,在臺兒莊戰役中,他帶領部隊重創板垣師團取得臨沂大捷,他認為自己可以證明自己了,但還是有人說他是為了彌補自己當過漢奸,才這麼賣命的抗日。那一刻,他的心涼了,也更加堅定了他那“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絕不半點改變的”的誓言。他要已死明志。1940年5月,棗宜會戰打響。時任33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帶領兩個團,將日軍第十三師團攔腰截斷,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帶領士兵衝殺數十次,最終戰死殉國。日軍用上好的棺木安葬了張自忠,墓前寫著“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得之將軍死訊,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血戰日軍搶回了將軍遺體。隨後,將軍遺體被運往當時的戰時首都重慶安葬,路經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靈柩至江岸,其間日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眾卻無一人躲避,無一人逃散。

張自忠:一個被國民輿論逼死的將軍

張自忠最終還是選擇了以死明志,這一刻他成了名副其實的抗日英雄,沒有人再說他是漢奸,但也沒有人能體會到在那段被侮辱的日子,他是怎麼挺過來的。他也可以活著繼續帶兵 ,為抗戰做更大的貢獻。但是他不能,他要以死來喚醒國人,他要以死向日本人證明中國軍人不可戰勝,中華民族不可戰勝。

張自忠:一個被國民輿論逼死的將軍
張自忠:一個被國民輿論逼死的將軍

本人原創,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喜歡的關注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