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背過漢奸罵名的鐵血愛國將軍


“七七”事變前,平津、河北一帶的領導機構是冀察政務委員會。

這裡簡要介紹一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來歷。日軍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不斷南下蠶食中國領土,此後幾年內,中國軍隊和在熱河、綏遠、察哈爾等省和日軍進行了一系列的戰鬥,結果不斷被向南壓縮。日本帝國主義又策劃"華北五省自治",企圖變華北為第二個"滿洲國"但是由於國民政府的“工作重點”在於“圍剿”紅軍,對日軍不敢全面開戰,先後和日軍簽訂了妥協退讓、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

日本人通過上述3個協定將國民黨中央軍和中央勢力趕出了河北一帶,達到在華北建立緩衝地帶的設想。1935年,國民政府為滿足日本"華北特殊化"要求,設立了特殊的行政機關,即冀察政務委員會。該委員會直屬行政院,負責處理平津、河北省、察哈爾省的一切政務,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權,在人事、財政、稅務等諸方面均有一定的獨立性。國民政府還任命了非中央系的宋哲元為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委員長,以便和日本人在一線明爭暗鬥。但無論什麼委員會,最終都擋不住日本人的野心,他們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最終,日軍在盧溝橋發難,20多天就基本佔領平津一線。

1937年7月28日,在平津即將失陷的時候,宋哲元準備率殘部南撤,留下手下最得力的張自忠將軍(時任29軍38師師長)繼續和日本人“交涉”。宋哲元讓張自忠延緩一個星期,並做一些撤退後的工作。張自忠將軍就這樣當上了冀察政務委員會的代理委員長兼北平市市長。

經過大戰後,29軍殘部撤出平津後,日軍開始開進被北平城,張自忠將軍立刻貼出了安民告示。但沒過一會,日本將自己的安民告示覆蓋在將軍的安民告示上。日本人還沒有張自忠參與的情況下,將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們(大部分隨部隊撤走了)統統免職,換上了一批漢奸委員們,好讓張自忠代理委員長成為傀儡。日軍對張自忠軟硬兼施,讓他通電反蔣反共,他都予以拒絕。

就這樣留在北平的張自忠成為國人心中的“華北特號大漢奸”。甚至有了很多謠言,有人說是張自忠“逼宮”趕走了宋哲元,在淪陷區和日本人合作;也有人說張自忠早就和日本人私下來往並訂立“密約”,得了日本人的錢財,收了日軍贈給了他一個日本美女。首都南京的街頭出現了謾罵張自忠的標語,某家報紙甚至譏諷他“自以為忠”……。

對於一個正直血性的中國將軍來說,國人的誤解和指責,那是多麼的難於忍受。但是,軍人以服從命名為天職,必須完成宋哲元交給的使命,將來在戰場上和日軍血戰,用實際行動逐步洗脫“漢奸”的罵名。

在張自忠冀察政務委員會任職的短暫時間內,日軍派出不少漢奸和特務對他監視、跟蹤和盯梢。張自忠趁日軍還沒有來得及消化勝利果實的幾天,冒著危險秘密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密令各地政府官員開倉放糧,讓戰亂中的百姓度過饑荒;通過關係和紅十字會,秘密轉移未撤走的官兵,救治並隱蔽傷兵,派人接濟29軍留在北平的家眷等。

張自忠延緩日軍一週的期限到了,工作也完成了,其實他的心早就飛到了帶兵抗擊日寇的前線。“慷慨赴死易,從容負重難”,宋哲元臨走時給張將軍留下的一句話。在這一週內,張自忠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意味,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1937年8月7日,張自忠宣佈辭去了一切代理職務,躲進了一家德國醫院。一個月後,有輾轉多地,歷經千難萬險抵達首都南京。在南京,詆譭共計他的標語隨處可見,一些報紙也沒有停息對他作為“漢奸”的韃伐。因為離開部隊一個多月,而且之前還去過日本,又在日本人鐵蹄下任職,國人不產生懷疑是不可能的。

好在老長官馮玉祥、宋哲元等人的四處遊說,加上長城抗戰時的戰功。蔣介石讓張將軍重獲軍職,並帶領自己的部隊。

後來,張自忠將軍率部在臺兒莊戰役、隨棗會戰、冬季攻勢等一系列戰役中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積戰功勝任國民革命軍33集團軍上將司令。

可惜,天妒英才,在1940年5月的棗宜會戰中,張自忠將軍戰場殉國,成為犧牲在抗日戰場上職務最高的中國軍人。用戰功和鮮血,滋養了祖國的大地。

張自忠:背過漢奸罵名的鐵血愛國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