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價便宜不一定是真便宜,理性投資

幣價便宜不一定是真便宜,理性投資

1

這個是非小號上顯示的一些代幣的價格,很多已經都跌破釐了。

那這時候的代幣是不是便宜呢?

對於不成熟的投資者來說,會認為這個是便宜的。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比起比特幣幾萬的單價來說,這些代幣不知道便宜多少倍了。

這其實是一種人的本能,畢竟我們在生活中的消費都是是用單價來評估事物的。

1.便宜很吸引人

電影《華爾街之狼》講述了華爾街的投資人是如何用欺詐的手段,把垃圾賣給投資人的,當時有句臺詞:

窮人在長期消費決策中,形成一種慣性思維,便宜的東西對它們更有吸引力,垃圾股是最適合它們的股票。我們把垃圾賣給垃圾人,因為錢在我們手裡,總比在他們手裡更能發揮作用。

而營銷裡對於價格也一直有一句話:

沒人喜歡便宜貨,每個人都喜歡佔便宜。

只是赤裸裸的社會現實,就是以價格來對所謂的階級區分的。

回到投資裡的表現就是,一旦進入牛市,市場上會出現沒有低於10元的股票。

因為所有的低價股都會被瘋狂的新人進來,然後推高。

沒有人在乎這個公司的質地怎麼樣。

甚至這個都變成一種投資流派,就是投ST股。因為股市想上市很難,即使資產很垃圾,但是殼很值錢。股價足夠便宜,任何一個利好甚至是謠言,都會大幅抬高股價,從而獲利。只是這套玩法的前提是公司不會退市。

而很多人把這種邏輯直接平移到區塊鏈領域的投資。

閉著眼買一毛以下的空氣幣。不看項目本身的質地。

只賭一把幣圈牛市,那就能賺翻天。

唯一跟股市不同的是,幣圈的空氣幣是真的可能歸零。

而且你買的可能真的也全部都是空氣幣,可能全部歸零。即使原本看起來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有國家政策保護和沒有國家政策保護還是兩碼事。很多的套路和玩法都會失效。

為什麼新人喜歡買單價低的股票?或者是單價低的幣種?

原因很簡單,就是很多人手中的錢並不多。比如,剛開始就想投入幾千塊錢,試試水。

那麼單價幾萬的比特幣,就自動排除了。

也就是當篩選的時候,是根本不會考慮的。

然後單價越低,自己對應能買進的數量越多。

想著,這麼低的單價,隨便漲個一倍也很容易啊。

畢竟,1元的股票,漲到10元,看起來也不貴啊。但是資產翻了10倍。

而所謂的項目分析,這麼複雜的事情,剛開始肯定是看不出來的,所以,價格在決策過程中的權重會變得非常高。

2.便宜是有原因的

很多股票漲到一定價格以後,就會增發,來稀釋價格,原因也在此。市場上的散戶會覺得你的價格太貴了,而不願意購買。

有一個公司不太在乎這個邏輯,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股股價高達310000美元。很多人覺得比特幣當時的單價高,但是比起伯克希爾還差好遠。

幣價便宜不一定是真便宜,理性投資

2.

一個公司的股價低,或者是一個項目的代幣交易價格低,原因是什麼?

雖然市場有時候是神經病,但是大部分時候還是能反映一個公司的價值的。對於公司或者項目方來說,其實都會有做高價格的衝動。

本質上還是未來賺錢能力的預期問題。

這個判斷起來還是挺難的。

公司爛不爛其實判斷起來還是挺容易的,即使有所謂的財務造假,但是想要形成整個體系的造假成本還是非常高的,只要對比同行業的公司,看一下異常數據,梳理一下,基本上就能知道有問題。

具體是什麼樣的作弊,有可能一時半會判斷不了,但是是不是在作弊這個還是很明顯的。

就跟我們經常講一個人是不是胖,你把自己放到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出來。不用非得拿著稱去稱一下。

而公司或項目也是類似的道理。

其價格低,除了市場真的神經病進入熊市通殺以外,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個公司/項目本身的質地真的有問題。

花低價格去買,很大程度上還是在搏市場的非理性牛市。

還是講個小例子吧:

當年自己畢業做銷售,在異地租房子,需要買個插排。

因為是租來的房子,感覺買的東西也不會用太久,就去街邊的小店買了一個。

結果用了不到1個星期,它自燃了。

自燃起火。。。。

把我嚇了一個半死,幸虧當時我在,看到以後馬上拔了插排。

就因為我買的是便宜貨。我也知道它是便宜貨,只是我以為,它能用。

誰知道,這種垃圾貨,連基本的日常使用都不行。要知道我只是拿它來充個手機而已。

便宜貨本身就蘊含著風險,就像我一直強調的,風險沒發生你看不到,發生了就是損失。

跟可能的火災比起來,這個便宜插排就太貴了。

當然貴的東西也不一定好,畢竟裡面的利潤更加豐厚,以至於高仿山寨橫行。

只是說,我們要知道在投資中去評價一個公司或者項目,看似便宜的低價格其實並不一定便宜。

智能炒幣軟件微信xuan177708962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