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空間大數據”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創新應用空間無限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點為運用信息管理和通信技術等手段感知、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通過軟、硬件設備用於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地理信息系統(GIS系統)為城市的智慧化發展奠定了基礎,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間屬性的各種信息,還可以有效地對多時期的資源環境狀況、生產活動等進行動態監測和對比分析,為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及保障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GIS+空間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被政府、企業、大眾所重視,這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創新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應用方式:

案例一:深圳福田區人口公佈與公共設施評估

深圳市有1000多萬人口,通過居住地進行空間落地,落地之後用黃色點代表5000人,就可以看到整體人口居住的分佈情況。如果用一個點代表2000人,點就會更多一點。具體到福田區,可以設置100個人作為一個黃色點。有了人口的分佈可以用傳統空間分類的手段,做一些空間落地圖,也可以用三維的形式進行查看。如下圖所示福田區社康站空間多邊形分佈,假設這個多邊形是空間服務的範圍,基於人口可以統計每個多邊形裡面到底居住了多少人。每個社康中心的規模,醫生數量和建築面積及科室的多少,服務能力,通過人口和服務能力進行對比,大家就會知道每一個社康站的就醫壓力,這樣的分析可以對城市規劃,對公共設施的選址有指導意義。

“GIS+空間大數據”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創新應用空間無限

案例二:北京燃氣集團“智能氣網”

“智能氣網”聚焦GIS服務,以夯實數據為前提,將GIS技術與監控系統融合,以地圖為依託,展現地理信息、管網數據、外部數據等。GIS技術將靜態管網與GIS技術的動態查詢結合,準確知道“物理管網在哪,哪裡出現問題,何時出現問題”。信息和地圖的配合,可以幫助人們實時查詢、整理、統計管線,明確實際管線運行情況。該項應用可以推廣到“地下管廊”。

案例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進行城鄉用地精細化管理

高分遙感衛星可以瞭解“城鄉用地規劃與現實的差異”,對於常見的居住地用於倉儲用地、綠化用地被佔用等問題能夠準確掌握,而且能夠通過圖像處理技術,將土地利用的現狀、土地管理人、佔用情況等作出全局瞭解。這其中最有特點的是城市臭水體監測和綠化用地監測,通過遙感衛星的偵查,能夠360度全方位“看穿”國土資源,杜絕臭水溝,還城市一抹綠色。綠色城市建設的概念正在逐漸火熱,民眾對城市的需求不再停留在硬件建設和基礎設施,更多的走向宜居、綠色、環保層次。

GIS與空間大數據的結合仍在創造出許多新型應用,例如三維GIS、GIS+BIM信息整合、流行性疾病管控等,未來智慧城市建設將繼續以地理空間系統為基礎,把物聯網、傳感器、各行業審批數據、行業專題數據等多元化數據動態集合在GIS系統平臺上,融合室內導航、BIM、INSAR等新技術,增強GIS系統的整體服務能力,實現由單一到集成、由室外到室內、由靜態到動態的升級,助力智慧城市更好落地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