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眾創空間、孵化器合二為一 行業洗牌未來可期!

重磅利好:眾創空間、孵化器合二為一 行業洗牌未來可期!

2018年12月17日科技部下發了新版《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首次將眾創空間納入孵化器管理體系,同時對孵化器的服務能力和發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最近各省市陸續公佈了新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的認定備案資質,眾創空間將享受孵化器的相關政策扶持,這對近萬家雙創服務機構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整個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整體增速放緩 進入“量”向“質”轉變的關鍵時期

從2014年我國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各地的雙創平臺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創業服務中心、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加速器、眾創空間、創業咖啡館等各種類型的雙創服務機構層出不窮、發展迅猛,數量躍居全球第一。科技部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孵化器數量達到4069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988家;納入火炬統計的眾創空間達到5739家,其中國家備案眾創空間1976家。伴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作為創新創業重要抓手的孵化產業也日漸成型。16、17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資本退潮淘汰掉了一批同質化、經營能力差、依賴補貼的雙創服務機構,與之前的爆發式增長相比,2018年的雙創服務行業逐漸迴歸理性,整體增速放緩,商業模式也走向完善和成熟,在規模、種類、基礎設施、社會網絡、服務功能、孵化效果等方面實現了全面的突破,創業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社會化和國際化水平有了質的提高。

2015-2018年我國雙創服務機構數量

重磅利好:眾創空間、孵化器合二為一 行業洗牌未來可期!


深耕服務模式 營收來源多樣化發展

通過數據測算,單純依靠租金雙創平臺的入駐率達到70%左右才能實現盈利。而相關報告顯示,北京中關村眾創空間平均入駐率也只有60%,望京區域約為50%,其他二三線城市的入駐率更低。面對同質化的激烈競爭和單一的盈利模式,部分平臺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殘酷的市場倒逼產業內部不斷自我升級,雙創服務機構開始更多地關注自身運營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提升,服務模式從綜合性、全面性朝著專業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聚焦全部資源探索主題式、精品化、特色化的商業模式,衍生出聯合辦公、創投融資、教育培訓、產業資源集聚、媒體驅動等多種類型的機構,盈利能力大幅提高,收入結構逐步優化,逐漸擺脫對房租收入和政府補貼的過度依賴。以眾創空間為例,2017年全國眾創空間運營收入達到153億元,其中服務收入排在第一位達到64.3億元,佔比為42%;房租及物業收入為32.1億元,佔比為21%;財政補貼為29.1億元,佔比為19%;投資收入為13.8億元,佔比為9%;其餘收入為13.8億元,佔比為9%。隨著新規出臺,萬家平臺統一賽道,未來政策補貼競爭愈發激烈,行業洗牌在所難免,這就要求平臺依託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模式實現自我造血。

聚焦產業領域 打造全產業鏈條孵化生態

圍繞機器人、物聯網、激光製造、文化創意、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精準醫療、TMT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湧現了一批聚焦細分產業領域的雙創服務機構。特別是一些龍頭骨幹企業、高校、科研院搭建的孵化機構或憑條,依託自身專業化的研發資源和產業化條件,針對市場需求和行業共性技術難點,對創業者開放產業背景資源,提供研發平臺、供應鏈資源、產業投資基金和市場渠道,給予創業者從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全方位的扶持。與此同時,創業孵化從點向線、面延伸,越來越多的孵化器、眾創空間開始向前端或後端延伸,有規劃、有佈局的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科技型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提供貫穿企業發展整個生命週期的服務,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深度融合,使各類創新資源在自由流動中實現高效配置。

眾創空間、孵化器賽道合二為一,對於有市場競爭力、發展潛力的雙創服務機構來說,無疑是個重大利好,未來可以享受多重政策優惠,資源集聚效應會更加凸顯;對於整個雙創服務產業來說,產業集中度適當提高,能夠推動市場有序競爭,促進大機構、知名品牌的擴張和推廣,保持中小機構的發展活力。未來雙創服務產業作為實施“雙創”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載體和有力抓手將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