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作業?我陪你個鬼!你個熊孩子,壞得很!

一天,女娃娃讓我陪她做作業,逗比的邑爸脫口而出:“我陪你個gui~你個熊孩子,壞得很!”

為了不讓自己爆血管,為了不讓父女感情出現裂痕,邑爸是堅決不陪孩子做作業的。

現在很多家長,總在糾結要不要陪孩子做作業。

不陪吧,孩子馬虎、不自覺怎麼辦?被老師點名怎麼辦?

陪吧,孩子形成依賴怎麼辦?自己這暴脾氣,忍不住動刀動槍動拖鞋了怎麼辦?

不陪孩子做作業=作業做不好?這是教育界最大的謬論,不然怎麼會衍生各種吐槽。

以下提供本人的套路,專制各種作業困難症,僅供參考:

陪孩子做作業?我陪你個鬼!你個熊孩子,壞得很!

陪做作業的毀下半生

正兒八經的告訴你,跟爆血管無關,跟孩子自身發展無關,主要是影響自己的下半生

一、影響獨立性(讓父母高大上的形象全毀)

一開始家裡的娃,總拉著邑爸陪做作業,沒辦法,夫人的刀架在我脖子上,畢竟在班群裡的,是她。

保持著我的耐心,總會給孩子各種解釋,但慢慢就來事了。她只要稍微有那麼一丟對不懂,就會立馬問我,在學術上,這叫思維惰性。

腦補一下,這才幼兒園,我可以解決,就我這小學智商的,到了4年級估計全能爸爸的形象就全毀了。

家長一旦坐旁邊糾錯,孩子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

不要怕孩子錯,邑爸特別喜歡孩子犯錯。因為錯誤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自己翻書,問老師,問同學...

至於做錯了...誰錯誰活該,該誰遭殃誰遭殃!

只有經歷過思考,自己努力過去找解決方法,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陪孩子做作業?我陪你個鬼!你個熊孩子,壞得很!

二、影響責任感(從此成了背鍋俠)

每次作業都約定好時間,這瓜女娃子就會飛快的把作業做完,並以此為榮,然後把作業塞我手裡,讓我檢查。

問題來了,做是自己做了,錯得慘不忍睹:要麼沒仔細審題的,要麼數字寫錯了。

一叫改吧,馬上“OooooK”,然後再改,改完...接著錯...

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她對我形成了依賴,反正怎麼錯都好,凡事老爹兜著。更糟糕的是,這又形成了另一個思維惰性:錯了就改,沒什麼大不了。

EXM!作業是孩子自己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憑啥當爹的還要給你背鍋?!

陪孩子做作業?我陪你個鬼!你個熊孩子,壞得很!

一個一勞永逸的套路,讓孩子自覺做作業

讓熊孩子自覺做作業,要分兩步走:

一、時間管理

很多孩子做作業的積極性不高,沒有家長拿拖鞋懟著,明明10分鐘可以做完的,非得拖拉個一兩小時。

這個根源在於孩子沒有時間管理的觀念。

  1. 在固定的時間段做作業(孩子可以自己定時間,先玩再作業還是先作業再玩)
  2. 隔一段時間可以問問孩子:“時間夠不夠?為什麼?你想怎麼調整?”

這樣的規劃和問話,可以幫助孩子自己建立責任感還有時間觀念,畢竟自己造的孽...

陪孩子做作業?我陪你個鬼!你個熊孩子,壞得很!

二、尋找答案的線索

對於家庭作業,提供一個線索讓他們根據線索自己去尋找答案。

因為很多家長會急,1、2年級直接就給答案,因為要解釋怎麼算實在太燒腦(歸結為家長懶)。

有次幼兒園佈置一個手工作業,就是常見的做燈籠。

然後邑爸就給孩子找了一些關於燈籠的視頻,還有一些剪紙書,給她提供了原材料後,就由她自己折騰。

結果她對著這個項目做得熱火朝天,那幾天經常跟我們講燈籠的故事。

很多東西我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就是她自己研究的成果,已經刷新了我的世界觀。

所以我們不需要給孩子提供答案,孩子真正需要的也不是答案。而是尋找答案的方法。

這個尋找的過程,會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和學習興趣。

陪孩子做作業?我陪你個鬼!你個熊孩子,壞得很!

做作業的目標,不是做對多少題,而是利用作業培養孩子的各方面技能,讓孩子能獨立、有責任,這樣孩子才能得以成長,家長也才能解放自己。

陪孩子做作業?我陪你個鬼!你個熊孩子,壞得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