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爾學習“創造可能”

10年天貓雙11,馬雲挑戰快遞小哥、客服員、打包工等崗位,以此向無數辛勤付出的普通人致敬,感恩千千萬萬最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年輕人,推動著商業中國的鉅變;

20年騰訊司慶,馬化騰挑戰創新夢想,投入了10億元啟動資金髮起設立“科學探索獎”,激勵青年科技工作者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

33年用戶感恩季,海爾挑戰盛典暨感恩月啟動儀式登上了央視的舞臺。據口碑家電瞭解,海爾在年末用更好的產品、科技、服務來感恩回饋全球10億用戶,以全球領先的原創科技實力挑戰“不可能”,一起攜手創造更多的“新可能”。

向海爾學習“創造可能”

在中國正引領全球經濟創造著不同以往的需求機遇時,中國領軍企業也憑藉超強的實力,不約而同選擇了把挑戰自身極限當作創新發展的試金石、把挑戰科技極限視為創造用戶幸福感的來源、把挑戰更遠大行業極限確定為不自我“設限”的企業精神。在新形勢、新挑戰、新作為中大膽實踐,孕育著全新的品牌故事,為時代進步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時代的中國,單一故事還不夠完整

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傅瑩表示,中國的硬件幾乎無人能比,在國外尤其受人羨慕。但在國際信息庫中,有關中國的現代知識還不夠充分,外界對中國的“資訊赤字”依然存在。要讓中國的聲音能夠通達世界,需要更多年輕人能勇敢面對挑戰,增強自身能力建設,成為中國新一代成功的傳播者。

向海爾學習“創造可能”

在近期發生了杜嘉班納辱華遭抵制事件,意大利設計師對中國人生活帶有偏見性的想象是歧視產生的源頭。行業人士指出,世界消費權力結構已經改變,中國消費者將影響高端奢侈品未來的發展。相比花時間說服國際大牌尊重中國文化,平等看待文化差異,更重要的是中國品牌有能力真正做出改變

改革開放40年創造了中國發展奇蹟,中國企業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攀升,可謂有目共睹。但不能否認的是,在時尚界中國文化的主要角色是為“過去”的中國代言。青銅器、青花瓷、旗袍等簡單元素的堆砌,不能讓人感受真實的、豐富的當代中國。從低技術廉價製造向知識經濟轉型升級,中國企業站在全新的高度,有了仰望星空的夢想空間,但“全球最大工業產品製造國”、“世界工廠”、“性價比高”仍是能總結出來最受熱捧的“單一”故事。

成長在更高知識平臺上的新一代中國人,對世界更為熟悉,不再滿足於物質功能的簡單需求,更追求品質美感、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成長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製造,對世界產業佈局產生著重新洗牌式的影響。

從神舟奔月、天宮遨遊、蛟龍入海、天眼探穹、北斗導引,到最新型高鐵飛奔、高端家電全球引領……中國自主創新的"極限挑戰"已經有了更多更好的故事。這個屬於中國的時代,讓世界讀懂中國,中國企業也需要全新的敘事。

正像阿里把雙11當作是一種文化的交流、快樂的分享,是一箇中國人創造的、全世界認同的節日。騰訊推動年輕人創新突破,永不放棄在科技賽場踢出“世界波”的夢想。海爾用戶感恩月把冷冰的售賣變成了10億用戶真情實感的交互盛典,在享受科技帶來的高品質生活體驗的同時,彙集用戶創新和迭代的創意想法,一起挑戰生活當中的不可能,為未來創造更多新可能。

讓世界聽到更多不同的故事,單靠勤奮努力已經遠遠不夠。創造可能,要有對未來的判斷能力、全球化的組織能力、賦予年輕人希望的能力。阿里、騰訊和海爾有態度有溫度的新故事由科學家、研發人員、工程師、用戶服務等等許許多多團隊和崗位個體來構建和詮釋,背後看到的是一個個真實的家庭和個人,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多知識技能、更豐富精神世界的時代群像。

向海爾學習“創造可能”

正如在海爾挑戰盛典,現場連線德國、日本、新西蘭、青島等全球研發中心,研發人員首次從幕後走到臺前,揭秘原創科技的誕生故事和最新成果;作為海爾在全國援建的285所希望小學和1所希望中學的代表,貴州烏江與河北隆化縣藍旗鎮小學老師真情回顧,雲南會澤希望小學師生與場內觀眾連線,共唱《幸福拍手歌》。據口碑家電瞭解,23年海爾累計資助公益事業總價值超過5億元,改變了千萬個普通家庭的命運。

一幕幕研發實驗室實景和建校助學場景讓億萬觀眾感同身受,科研人員和老師孩子們簡單又真情的表達,與觀眾的心靈產生溫度的交流,啟迪人心的正面作用,功效勝過連篇陳述。作為中國製造行業的樣本和時代引領者,海爾挑戰極限,不斷創造可能的發展脈絡,也正是中國回應世界的一個答案。

創造可能,要有一顆能改變未來的企圖心。從30年前引進技術遭到德國人嘲弄,到如今海外每年進賬千億。歷數過往,在改革開放中乘勢而上,打造全球化自主品牌,160多個國家的10億用戶通過貼著“海爾牌”的家電重新認識了中國品牌。在行業轉型期率先佈局物聯網生態品牌,推進智慧家庭落地並實現了生態倍速增長。海爾在全球擁有10大研發中心、24個工業園、108個製造工廠,成為集日本的工匠文化、德國的嚴謹精神、美國的創造力、歐洲的藝術性等全球頂級創新要素於一身,是世界最領先的品牌和產品集群。海爾集團連續九年蟬聯世界白電第一,海爾“人單合一”模式走向全球。

創造可能,原創能力既是信仰又是使命。

在市場紅海里掙扎,“家無隔夜糧”談不上創新。當大多數企業視銷量銷額為核心資產做交易時,海爾將原創技術創造多少用戶視為核心理念做交互。當中國家電被國外競品詬病靠抄襲沒技術,難登世界高端舞臺時,海爾以全球最先進的工業4.0生產線賦能,推出高端高附加值品牌卡薩帝。12年間從0到1成為全球高端家電NO.1,“卡薩帝現象”也被歐美等國家主流媒體報道,時尚界明星和社會各界名人為卡薩帝藝術生活代言,成為中國文化和技術自信的傳播者。在海爾的影響下,從被動到主動,以技術創新突破品質桎梏,已經成為行業共生的信仰。

創造可能,挖掘用戶需求為最大的挑戰。海爾三十多年不斷挑戰極限,以用戶為中心的精神內核貫穿始終。截止到今年上半年,順逛已累計佈局1487萬個網絡觸點,其中線下5萬實體店,30萬個到社區到村的智慧雲店,150萬微店主,2萬+直銷員以及1300萬在線網器,作為與用戶持續交互、輸出創新成果的平臺和入口,讓用戶和客戶“近者悅遠者來”主動為海爾代言。在產品創新上“對症抓藥”瞄準用戶痛點,絕不“隔空取藥”以犧牲用戶體驗換取一時的增長。事實證明,不為用戶創造價值,即便能獲得商業利益,創新也只是“天上有云,地上沒影”的噱頭,不值得尊重。看見潛能,創造可能,在用戶體驗上有著異乎尋常的不斷改進的緊迫感,讓海爾成為創造用戶價值的贏家,成為令人尊重的企業。

向海爾學習“創造可能”

從艱苦奮鬥、改革創新、創新引領到創造可能,可以說深深地凝結並表徵著海爾在各個時代的探索和實踐思考。正像馬克思那句名言,“他們無法表述自己,他們必須被別人表述”。當一個國家和企業用自己的話語掌握了一門科學精神的時候,才能說這門科學最終屬於這個國家和民族。

在萬物互聯的宏大背景下重新認識中國文化和中國創造的獨特性,這是一個宏大的中國故事。學習海爾,講好這個故事,是中國企業不可推卸的時代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