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當城市建設如火如荼

當高樓大廈逐漸崛起

一些東西正在慢慢出現

有些東西卻在慢慢消失...

曾經大街上那些習以為常的畫面

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你,還記得這些老手藝嗎?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以前生活條件差,能補的就補,能修的就修,不像現在爛了就丟了。

鋁鍋換底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換鋁鍋底和補鍋不一樣,換鋁鍋底不用火,是將壞了的鍋底剪下來換個新的底接上。

修鞋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記得小時候新買的鞋怕開膠,也希望能穿的久些,都要去修鞋師傅那裡走一圈線。

打鐵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小時候,家裡的一切鍋鏟、菜刀、剪刀、柴刀、農耕用具等幾乎都是鐵匠師傅手工打造的。

彈棉花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彈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為弦,還有木棰、鏟頭、磨盤等。

木工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主要是修房蓋屋製做梁、檁、窗以及各式傢俱、農具等,木工用具為斧、鋸、鑿、錛、刨、木鑽、木徑尺、墨斗、鉛筆。

閹雞、豬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記憶裡提起閹雞佬、閹豬佬,那可是幾個村甚至鎮上出了名的人物。

裁縫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想起小時候爸媽結婚的時候很多人送布匹來,等舊衣服實在補不了了就會拿著新買的布去裁縫店製作新衣服。

做掃把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這項手藝已經很少見了,就連我們舊時候自己做的掃把也少之又少,都被被塑料掃把代替了。

手工鍛銀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現在,手工鍛造銀器的匠人雖然還有,但也已經很少了。相信以後他們肯定會越發珍貴。

修表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記得小時候,每逢趕集都有一個擺著小桌子低頭修表的人,那一桌子的手錶零部件,像古董。

剃頭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以前我們都叫剃頭,現在時尚的說法叫理髮。如今遍地都是新潮的理髮店,只有在農村偶爾還看得到傳統的剃頭攤子。

篾匠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在農村,許多生活用具都是用竹子加工而成,如菜籃、筲箕、撮箕、籮筐、揹簍、篩子、簸箕等等,牢固結實,經久耐用。

造秤桿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在電子秤盛行的當下,老式的秤桿似乎只能在街頭小販那裡才能偶爾看到。造秤的老人卻不管這些,帶著花鏡做的入迷,時間在他們那裡似乎已經靜止!

磨刀磨剪子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手藝人“磨刀磨剪子咧……”的長吆喝,似乎總出現在午睡的夢裡。老人的砂輪一圈圈轉動,越來越鋒利的菜刀,不知會在誰家案頭,切出一頓頓美味佳餚。

納鞋底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手工納鞋底是一種傳統鞋底工藝,像傳統的千層底,就是手工納鞋底的典型代表。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層疊起納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成品穿著舒適,輕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氣吸汗。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手工納鞋底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現在我們穿的鞋款大多是機器製作。人們渴望時尚,卻在心底懷念手工製作鞋款的舒適。

畫糖人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細膩的白糖,恰到好處的火候,熬一鍋金燦燦的糖稀。老人手裡的工具一番輾轉騰挪,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出現了。這樣精緻且帶著餘溫的“藝術品”,拿在手裡,你捨得將它融化嗎?

修傘匠

客家人記憶裡的老手藝,閹雞、補鍋、彈棉花、做掃把、納鞋底……

過去人們使用的雨傘,不管是紙傘,還是布傘,都是用竹子作傘把和骨架,日久了傘頂破裂,骨架易折斷,所以常常需要修補。

許多我們熟知的老手藝,正在悄悄遠去

甚至消失,速度之快,令我們吃驚!

它們逐步被淘汰出我們的生活

成為絕響,再美好也很難留住…

這些絕活你又記得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