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报发布Find X用户画像,“意外青年”竟是如此

所谓意外,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好奇心驱动着他们不断去发现乐趣和尝试多元,同时他们也在不断进行着向内的自我探索,去发现并实现自我的肯定。伴随人群特征更加细分,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构成将更加复杂多样,比如好奇心日报在一份人群观察报告中,就出乎意料的将Find X的用户称作为“意外青年”。

好奇心日报发布Find X用户画像,“意外青年”竟是如此

何为“意外青年”?

老实说,刚接触到这个名词时,我也是不知所然——听过“热血青年”、“文艺青年”、“自由青年”这等「情感化」的头衔,也了解过诸如“北京青年”、“北海青年”这类「地域化」的自称,那么这个“意外青年”,是不是代表这个人做事总出人意料呢?——难道仅仅是使用Find X就是一个意外?

事实当然不是了。

好奇心日报发布Find X用户画像,“意外青年”竟是如此

▲“意外青年”:专注工作但钱不是判断一份工作好坏的标准

根据Linkedln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中国年轻人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主要考虑薪资水平,而Find X用户在这项上的数据意外地金文23.61%。在“意外青年”看来,钱固然重要,但兴趣和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靠谱的。

好奇心日报发布Find X用户画像,“意外青年”竟是如此

▲“意外青年”:刚工作就危机感满满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Find X用户在刚入工作时就感到危机满满,因为他们对于职场上的新生代有着更加全面客观的判断,早早地意识到“优胜劣汰”的道理;因此,作为“意外青年”,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增强自身的实力,以一种“后生可畏”的方式冲击更高的层次。

好奇心日报发布Find X用户画像,“意外青年”竟是如此

▲“意外青年”:双11免疫者

在这个全面购物狂潮席卷的时代,好奇心日报意外地发现有接近47%的Find X用户对促销类节日并不敏感。在消费这件事上,他们不愿随波逐流,“意外青年”们更愿意跟着自己的心走,随时随地get自己想要的东西。

好奇心日报发布Find X用户画像,“意外青年”竟是如此

▲“意外青年”:父母朋友圈拯救者

对于父母的朋友圈谣言,虽然知道内容不真实、亦或是偏执的,但其实一般人都不会去较真,大多数人会选择“随他去吧”这样的观点。但大多数Find X的用户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应却是让人十分意外,他们会不遗余力地转发一些真正具有科学价值的文章给父母,甚至会直接“找上门”,将该公众号举报,此举真不可谓不“意外”了。

题外话:这份Find X & 人群观察报告诞生的意义

2018年,OPPO推出的Find X手机引发了大量关注,升降结构和前后一体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35分钟充满一部手机”的超级闪充技术也着实突破了人们对于充电速度的认知。这些超前与大胆的实现,让Find X一时间成为备受关注的现象级产品。

好奇心日报发布Find X用户画像,“意外青年”竟是如此

对于这样一款“超乎常理”的手机,好奇心日报与OPPO联合发起了一次针对Find X用户的调研并形成了一份人群观察报告,希望捕捉到更加鲜活的Find X用户特征,从而探索他们更为立体真实的精神地图。

好奇心日报发布Find X用户画像,“意外青年”竟是如此

总的来说,Find X用户有着叫好的思辨能力,同时关注着社会公平和争议。在各种声音喧嚣嘈杂的环境里,这群“意外青年”拥有并坚持着一套自己的理念与判断。

最后,你觉得你是这样的“意外青年”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