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一些小驚喜,但是供應鏈絕對不要surprise

說走就走的旅行真的美好嘛?未必如此。

例如:你要出國旅行,若不提前計劃好,很可能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由於沒有很好的策劃,很可能導致不能合理的運用旅行時間去玩更多的地方,或是錯過低價的飛機票、酒店等,浪費了時間金錢。

在合理的範圍內,來一些小驚喜可以為生活調味。一旦超出,很有可能會事與願違。

在大多數的日子裡,我們還是需要規劃好生活。生活況且如此,那麼做供應鏈管理,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最高境界?

我曾經以為供應鏈部門的日常就是這樣子的,物料計劃員此起彼伏的電話聲,向供應商催討原材料;生產計劃忙著和製造部爭論,為什麼產量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客服不停地催促送貨司機,趕緊送貨到客戶倉庫,接著再和客戶解釋貨物馬上就到了...

偌大的辦公室裡,只聽到供應鏈部門的人都在大聲講話,忙得熱火朝天。

後來,當我有機會去歐洲總部參觀集團“標杆工廠”的時候,我竟然發現國外同事在辦公室裡都是輕聲交談,聽到最多的是敲擊鍵盤的聲音,電話座機鈴聲也是偶爾響起。

對比中外二家工廠供應鏈管理的KPI,中國工廠在全方位落後於對方。為什麼我們工作如此辛苦,但是結果卻這麼差呢?

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前期的流程規劃設計沒有做好,導致了在後期業務執行上漏洞百出。

我們整天忙於應付各種緊急情況,同時運營結果也不盡如人意,最後還得不到領導的認可。表面上看起來我們工作都很努力,但不得要領,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在亂飛。

“No surprise”,是供應鏈管理的最高境界,想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必須做好事前規劃。

可惜,理想很美好,現實太骨感。

倉庫缺少規劃會是什麼囧樣?

生活需要一些小驚喜,但是供應鏈絕對不要surprise

在數年之前,我在V公司做供應鏈經理的時候,就面臨過倉庫沒有做好事先規劃,導致幾年以後庫房不夠用的窘境。

V公司總部在2007年決定,在浙江台州市新建一座工廠,並於2009年完工,同年完成老廠搬遷,新廠開業,正式投入使用。

在最初設計新廠的時候,V公司高層沒有預料到中國汽車市場即將邁入一個高速成長期。

當時工業開發區還想多賣一塊土地給V公司,但是集團領導認為現有廠房面積已經足以應付未來10年的使用,就婉拒了這個提議。

生活需要一些小驚喜,但是供應鏈絕對不要surprise

從2009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呈現出迅猛發展的趨勢,市場平均年增長率是30%左右,而V公司是以每年50%的增速發展,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

銷售收入增長50%,意味著成品和原材料的庫存數量每年也要同比增加,各種包裝材料和可回收容器的需求量也上漲了。

沒過兩年,新廠倉庫可使用面積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V公司原先在老廠的時候,曾經租用了一個外庫,還讓供應商配合做VMI管理。

這樣既可以解決倉庫場地不夠用的難題,還可以把部分的庫存資金轉嫁給供應商,可謂是一舉兩得。

可惜的是,隨著新廠房的投入使用,公司高層決定不再續租外庫,VMI項目也停止了,工廠倉庫就這樣失去了很大一塊的存儲空間。

雪上加霜的事情又發生了。

V公司趁著新廠搬遷的良機,準備在全廠內大力推行集團總部標準化的管理,其中有一項就是使用平面倉儲,來取代高層貨架的管理方式。

誰都知道用高層貨架可以增加倉庫容量,可為什麼V公司要棄用呢?

原因在於,V公司的企業文化中非常注重目視化的管理,強調目視化的生產管理、訂單採購、倉儲管理等等。

V公司的企業文化又是以強硬著稱,制定好的標準,就必須在全球所有工廠裡推行,幾乎沒有商量的餘地。

平面倉儲的理念雖然很好,但遇到現實情況 — 倉庫面積不夠的時候,就成為了提高倉庫效率的最大阻礙了。

倉儲空間不足是每個人都看得見的事實,只有安裝多層貨架,才可以緩解這個局面,但是礙於集團的標準,我們安裝貨架的申請遲遲得不到批准。

在這段困窘的日子裡,倉庫長期處於爆倉的狀態,先進先出,定置定位這些基本的要求都很難達成。

每次有客戶或是內部審核,倉庫都沒法一次過關,為此我也沒少挨領導批評。

這個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前期做好規劃,對供應鏈管理來說至關重要,不管是與倉庫有關的實物流,還是信息系統的建設,都需要謀定而後動,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