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欣賞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詩句出自於李白的《俠客行》,此兩句是講古代刺客遊俠們的,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以此論斷加於以上諸子,或多或少,或偏或全,皆有中者。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海寧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現代,査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錚(穆旦)。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金庸先生就是出生於海寧查氏這一名門望族。

《俠客行》欣賞

家族小史:

金庸祖先查瑜為徽州婺源(現屬江西省)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因避戰亂遷居浙江海寧袁花赫山房。自第三世,分南、北、小等三支,明清以來是“文宦之家”。明代查約、查秉彝、查繼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人學者,及近現代著名人士查人偉、查猛濟、查濟民、查良釗、查良鑑、查良錚(著名愛國主義詩人穆旦)等均為其族人。

查家為當地名門望族,有“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之譽。歷史上查家最鼎盛時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金庸祖父查滄珊在江蘇丹陽任知縣時,因為“丹陽教案”鎮壓不力被革職,鄧之誠的《中華二千年史》曾引用了光緒《東華錄》有關這一事件的記載,對此金庸引以為榮。他在小說《連城訣》的後記說:“我祖父查滄珊公反對外國帝國主義者的無理壓迫,不肯為了自己的官位利祿而殺害百姓,他偉大的人格令我們故鄉、整個家族都引以為榮。”

在1955年時創作的《書劍恩仇錄》,算是金庸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吧!

1956年時創作出了《碧血劍》。

然後次年有繼續創作了《射鵰英雄傳》,這部作品創作的時間歷史三年,從1957年開始到 1959年才真正的創作完成。

同年還創造出了《雪山飛狐》這部小說,《射鵰英雄傳》和《雪山飛狐》都是在1959年才真正的完成作品的。

《神鵰俠侶》這部小說是在1959年創作,完成時已經是1961年了,同年跨越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

《飛狐外傳》創作於1960年到1961年。

《白馬嘯西風》是在1961年創作完成的,是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一部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同樣也是在1961年創作完成的,可以說金庸本人創作小說的時間間隔還是很短的,中間停歇的時間都少。

《鴛鴦刀》和《白馬嘯西風一樣都是附在《雪山飛狐》後的中篇小說,同樣完成於1961年。

接下來是《連城訣》創作於1963年,還有一個名字叫《素心劍》。

《天龍八部》創作於1963年到1966年中,經歷了近四年的時間。

《俠客行》與1965年創作完成。

《笑傲江湖》創作於1967年中。

《鹿鼎記》同樣歷時了四年,創作於1969年到1972年間。

最後一部《越女劍》於1970年創作,是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俠客行》欣賞

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他寫下15部洋洋大作,一時間風靡全港。

內地開始引進金庸是在80年代初,當時還被作家王朔曾批評金庸小說是現代社會四大俗之一(還包括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四大天王),但金庸倒不覺得這是一個壞的批評,他說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歡它。確實如此,金庸的武俠小說受到了社會各階層讀者的歡迎,他曾獲得了兩岸三地最高領導人的接見,也被普通的男女老少所喜愛。伴隨也60-90,甚至50年代現在都受影響。馬雲都說表示:“金庸老先生對我影響都挺大的”

《俠客行》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