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死前立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太过泯灭人性

窦娥死前立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太过泯灭人性

欲望是一种能够控制人心的东西,从上古时代,人类出现的时候就产生了,无论是占有欲还是对权利、金钱的欲望等,都能够控制人的行为,做出各种损人利己的事情。权力越大的人,欲望也就越大,在封建社会,无数贪官的产生就由于此,因此冤假错案也就不在少数。窦娥冤是一段男女老幼人人知晓的戏曲,被人口相传了几百年,而这个戏曲正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

窦娥死前立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太过泯灭人性

深受冤枉的委屈,无辜被判的枉死,就这样发生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在高大的权利与卑微的女子的对比下,激起了了每个百姓的同情心。到了现代窦娥冤不再单纯的指那位可怜的女子,成为了每位被冤枉的人的代名词,在窦娥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人人叹息的冤屈呢?关汉卿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可以说他成就了窦娥冤,而窦娥冤也成就了他。经过关汉卿对故事的再次创作,这部戏剧就被搬上了舞台。窦娥一位命途多舛的女子,幼年丧母,早早地被卖去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之后丈夫又因为意外去世,家中只剩下她和年迈的婆婆,瘦弱的肩膀从此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窦娥死前立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太过泯灭人性

年轻貌美的寡妇,本就势单力薄,生活更是给了她重重的一击,一个名为张驴儿的恶霸,看上了她,除了日日的调戏,更是想要完全霸占她。窦娥却是一位贞洁刚烈的女子,她誓死不从的态度彻底惹恼了张驴儿。张驴儿设计想要毒杀婆媳二人,却在阴差阳错之间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悲愤之中,他勾结了当地官员,诬告窦娥为杀人犯,窦娥本想誓死否认,但张驴儿以窦娥的婆婆为要挟,使窦娥不得不承认杀人。

窦娥死前立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太过泯灭人性

一誓,身死后,鲜血挂满周围帷幕,血滴不断;二誓,炎炎六月,满天飞雪;三誓,楚州大旱,三年不去。临死前,窦娥发下这三道誓言,不仅是对自己内心委屈与愤懑的抒发,更是窦娥对现世的诅咒。前面两个毒誓,可以说是,窦娥对于上位者的仇恨,最后一个毒誓却是窦娥对于楚州所有百姓的恨,她恨他们的不作为,恨他们的软弱无能,但当时普通百姓也对这些无能为力,所以这个毒誓实在是太过泯灭人性。

窦娥死前立下3个毒誓,全部应验,第三个毒誓太过泯灭人性

果然,窦娥死后,她的誓言一一实现,鲜血漫漫,六月飞雪,三年大旱,这使得所有的百姓明了窦娥的冤屈,也引起当时判案官员的恐慌。当然,现实生活中并不可能发生这种违反自然原则的事情。这是关汉卿通过夸张的手法放大了窦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想反映的是当时专制独权对普通老百姓的压迫,在无限放大的权利下,老百姓哭诉无门,只能任人摆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