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唐詩三百首》071: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當你去探訪一位朋友時,他卻沒有在家裡,你是不是會感到很失望?甚至會感到有些氣惱。

佛家說,這是求不得苦。你之所以苦惱,是因為你的預期沒有得到滿足。如果你換個角度想想,平時都很少出來,此時正好散散步,看看花,你的訪友之行,不就從另一方面有了收穫。

古詩詞中,也有寫訪友不遇的這種人生情境,著名的有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劉長卿的《尋南溪常道士》。今天小樓要讀的就是劉長卿的《尋南溪常道士》。

精讀《唐詩三百首》071: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尋南溪常道士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這首詩的題目又作《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尋南溪常山道士隱居》。“常道士”變是常山道士之誤,而不是姓常的道士。這裡的“道人”、“道士”也不是指道家的道士,而是指佛家的僧人。宗密《盂蘭盆經疏》:“佛教初傳此方,呼僧為道士。”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經行:唐義靜《南海寄歸內法傳》:“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經行,直去直來,唯遵一路,隨行隨性,勿居鬧處,一則痊痾,一則消食。”

莓莓:青苔。

屐[jī]痕,屐是木鞋,屐痕即足跡。

沿著小路尋去,青青的莓苔上,點點是道士經行的足跡。

首聯寫尋道士之路。“經行表面上是指經過,但其暗用你佛語,點出道人隨行隨性的形象。

精讀《唐詩三百首》071: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渚[zhǔ]:水中的小洲。

閒門:少有客來的門。

白雲依傍著靜謐的小洲,芳草掩映著少有客來的門扉。

頷聯寫居住之地的環境,點出道人不在家裡。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過雨:即經雨。

我欣賞著那雨洗過後分外青翠的松色,隨著山路,直到溪水的源頭。

詩人訪友不遇,但並沒有因此失望,而是自得的欣賞起南溪的風景來。這一聯與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意趣頗為為相似。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禪:梵語“禪那”的簡稱,禪意即佛家所謂心注一境,靜慮審思,有所感悟的精神狀態。

忘言:語出《莊子·外物》:“言者所在意,得意而忘言。”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其五亦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欣賞著南溪盛開的花,突然頓悟到禪家的真諦,但若與你相對,我就不知道怎樣用語言來表達我悟到的境界。

尾聯寫詩人在遊南溪的過程中,有所頓悟,但卻難以用語言來表達。近人俞陛雲說:“花與禪本不相涉,而連合言之,便有妙悟。”

精讀《唐詩三百首》071: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詩人尋友,尋而不遇,但卻完全沒有表現出失望的情緒。看詩的頸聯,“白雲依靜渚,芳草閉閒門。”詩人將道人的居處描寫的十分靜謐優美,展示出詩人內心的平和悠然。

正是詩人這種平和悠然的心境,所以他能靜下心來欣賞南溪的美景,所以他才能從南溪靜謐優美的風景中獲得禪悟的人生快樂。

這是一種多麼優雅風流的人生美學呀!

我們讀詩,不僅可以獲得藝術的審美體驗,還可以獲得人生的審美體驗。劉長卿的這首詩,其藝術之美不需多言,而詩中隨行隨性的人生美學亦足品味,真正領會詩中隨行隨性的人生美學,我們就不會常常陷入求不得之苦,而會更加懂得欣賞沿途的風景。

文 | 謝小樓

精讀《唐詩三百首》071: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