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最近大火的鬼吹燈第三季《怒晴湘西》當中,演員辛芷蕾

飾演紅姑娘一角,表現十分搶眼。憑藉《演員的誕生》走紅的她,接片量也在蹭蹭地往上漲。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辛芷蕾的紅姑娘也是個寶藏女孩

出生於1986年的她,今年已經33歲了。而一個沒有在年輕時候火起來的女星,要想在大齡時期逆襲,機會十分渺茫。辛芷蕾無疑是幸運兒。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演員的誕生中的辛芷蕾和舒暢

但很多女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比如,張含韻。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張含韻出道於04年超級女聲,剛出道的她甜美清純的鄰家女孩的形象出現,因為名字和張韶涵相似,常常被人和張韶涵放在一起提及。她也有自己的一小批粉絲追捧。

那一年,豬肉才賣八塊錢一斤。

此後,星途不佳的張含韻雖然零星接了一些通告,卻無可奈何地淡出了觀眾視野。而到了她出道15年後的今天,大家只有在說張韶涵口誤的時候,才會蹦出這個塵封在記憶中的名字。這就是過氣的殘酷。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嘗試轉型做演員的張含韻

抱著翻身希望的張含韻參加了《我就是演員》,在節目上爆出自己為通告奔走時,還未見到劇組就被劇組拒絕的尷尬經歷。

最近,張含韻在熱播劇《知否》當中飾演盛明蘭(趙麗穎飾)的堂姐盛淑蘭,但直到角色下線,也有很多人沒有認出是她。

星途潦倒,一至於此。

同樣悲催的還有秦嵐。當年在又見一簾幽夢劇組,她被瓊瑤阿姨連連稱讚。本該前途一片光明的她,卻因為當年的一個珠寶活動現場發佈會而走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她在現場演出時,話筒是由助理跪著舉著的,這個場景被拍了下來,她被指耍大牌,從此形象一落千丈。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後來秦嵐解釋說,當時主辦方未在現場設立話筒支架,因此需要人舉著,而跪著的照片時助理換姿勢時抓拍的。不過這樣的解釋,外界並不接受。秦嵐就這樣為主辦方的失誤背了十多年的鍋。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仰賴於延禧攻略的大火,秦嵐也憑藉這部作品打了一個小小的翻身仗。不過到了這個年紀的女星,想要突圍,終歸是困難重重。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放眼整個娛樂圈,我們明顯能夠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

同樣是明星,女星似乎比男星難混很多,不論是流量明星還是實力派,都是如此。

流量女星們必須在特定的年齡段大火,並且趁著大火為自己撈足資本。Angelababy、楊冪、鄭爽這些流量大花小花,都是這個路子。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女星一旦出現什麼失誤,星途就極易幻滅,想要再翻身,更是難上加難。對比起來,流量男星們就要從容得多。

首先,從業務能力要求上,男星似乎寬鬆的多。

有些小鮮肉電視劇就拍了一兩部甚至從未拍過,就能直接拍電影,而且票房相當可觀。最直接的例子是鹿晗、吳亦凡,這倆當年幾乎沒有表演經驗,但初上熒幕的票房都是slay一片;(注意是“當年”哦,各位粉絲不要打我);

而有些小花旦拍了N部電視劇,也只能在電影裡打打醬油而已,比如唐嫣,劉詩詩。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再者,從年齡上看,男星的流量生命期也要長久許多。

陳坤、馮紹峰、黃曉明、鍾漢良等老牌男神,一直有不俗的關注度,可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是,其實他們都是70後,最小的也已經有40歲了。就連最近爆紅的朱一龍、羅雲熙等男星,也都已經30歲了。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陳坤在龍門飛甲中飾演雨化田一角,因顏值巨高被稱為“廠花”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朱一龍憑藉網劇《鎮魂》爆火,熱度居高不下,即將登上豬年春晚

反觀女星呢?有哪位能夠在40歲的時候仍然活在高強度的聚光燈下?寥寥無幾。

90後、95後童年時那些耳熟能詳的女星,早已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林心如、趙薇已經退居幕後,范冰冰遭遇滑鐵盧我,“大齡”女星,似乎天生就與流量絕緣。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40歲星途依然璀璨的林志玲,也為事業付出良多

甚至在“作風問題”上,我們也對男星更寬容。張柏芝和阿嬌自“豔照門”後已沉寂十一年,但因吸毒被封殺的柯震東卻依然有復出計劃。更別說娛樂圈常見的劈腿出軌渣男,痛哭流涕之後照樣營業。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也是因為這個緣故,不僅常規通告的品牌方更樂意用男星,就連側重女性用戶的化妝品品牌也開始青睞男星。容錯率更高的男星,顯然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蘭蔻品牌大使王俊凱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為神仙水代言的霍建華

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明顯:現在娛樂圈粉絲經濟的行為主體多是女性。女性對男星和女星的追星行為,在感情樣態、表達方式和忠誠度等方面都是有著明顯差異的,這種差異造成了男女星境遇的不同。

畢竟,女人的情感需求更加細膩。女性們願意為自己傾心的偶像鮮肉毫不猶豫掏腰包,只要有感覺,作品再爛也會支持;一旦上了頭,加入了粉絲團,為了爭榜單、維護愛豆聲譽撕的頭皮血流更是家常便飯。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最近處於風口浪尖的歸國三子

反觀男粉絲群體,要求就苛刻的多;除非是實打實的賣肉刺激,引起了生理上的反應,才有足夠的吸引力讓他們信仰充值。即使同樣是靠言語挑逗,與小鮮肉們一笑萬人捧相比,女明星的技術要求也高多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這些年中國女性話語權增加的表現。只是這樣的“話語權”,仍然在資本的刻意操縱之下。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自張藝謀將商業片模式引入大陸以來,大量資本的湧入促使商業片規模迅速膨脹。演藝圈徹底變成了娛樂圈。

利益驅使下,潛心打磨的作品已經不再適合快節奏的文化生產。明星最重要的評價標準不再是作品,而是退化成了“顏值”和“人設”。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薛之謙可以說是人設成功之後復又崩塌的典例

在這種背景下,像鞏俐、張曼玉那樣的神話已經無法複製。因為實力派演員的模式只能是:潛心打磨——驚豔登場——潛心打磨——驚豔登場——。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鞏俐隨霸王別姬劇組出席戛納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張曼玉在戛納

所以我們看到,像周迅、郝蕾、章子怡等一眾天資過人的實力派演員,出於對錶演事業的熱愛,只能選擇沉寂,避開了聲浪滔天的造星工業。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電影《頤和園》中的郝蕾

而那些想要走到熒幕前來的流量女星,則只能接受當下造星工業、粉絲經濟所設定的活躍模式:在年輕的時候,賣新鮮感、賣顏值、賣人設,然後撈足一波資源就永久退行。

混不下去的流量女星,和那些失蹤的影后們

電影李米的猜想:我們都不起眼,沒有人在乎我們。

誠然,演員行當絕大部分時候是不愁吃飯的,說到底,還是市場決定了產品。病態的娛樂圈,也許就反映了我們日漸匱乏的精神世界。

在娛樂日漸快餐化和低俗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擔心的,也許正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自己。

知道TS的各位粉絲都很有深度,

最後就給大家留個思考題吧:

男女星相戀,為什麼總是女星被罵的多?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與我們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