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时代,当你在“拼多多”时你在拼些什么?

消费降级时代,当你在“拼多多”时你在拼些什么?

投资不利,负债增加,买不起房,房租上涨、人民币贬值……最近一段时间大家简直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免会增添负面情绪。这不,从8月底开始, “消费降级”说尘嚣甚上。

01

什么叫做“消费降级”?

有据可循的最早表述,来自于蜜芽CEO刘楠,她对“消费降级”做了一番界定:

主要是指在不降低消费品质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产品的现象。

这意味着消费者对消费的关注重点回归到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消费价格和消费行为回归理性。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概况的话,可以是:低价、去品牌化、物美价廉、基本功能。

02

“消费降级”的表现是什么?

在二线城市工作生活的白领赵翼有话要说,她明显感觉到近几个月来消费进入低潮期。

消费降级时代,当你在“拼多多”时你在拼些什么?

首先从吃开始:晚饭原来都是叫外卖,想吃什么点什么,奶茶一天一杯不在话下;后来渐渐变成在家做饭,吃方便面,乌江榨菜,奶茶也不喝了,既省钱又减肥。

其次是交通:早晨睁开眼,要迟到了!以前都是靠打车,现在这个念头刚起立马就被拍下去,打车也不一定赶得上,迟到了也得扣钱,得不偿失。于是开始埋头在手机地图里规划“地铁plus小黄车plus奔跑”的最优路线。

最后是个人形象与生活管理:以前周末一定要约老同学逛街,胡吃海喝shopping到刷爆信用卡。现在则是无视无印良品直奔名创优品,CPB和SKⅡ不要了,芙丽芳丝就够了吧。健身卡也转让了,自己在家用keep。

去年和前年,我们还是新中产,到了今年却变成“心中惨”,于是捂紧钱袋子,不冲动消费,就成了大部分人的共同选择。

连《人民日报》都抛出一句论断:“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

消费降级时代,当你在“拼多多”时你在拼些什么?

消费降级时代,折扣类app也随之轰然而来。

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消费降级”App,正在逐步取代原来传统电商巨头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拼多多自今年以来周活渗透率与京东进一步拉开差距,与淘宝由原来大约1倍之差缩小到不足2%。

消费降级时代,当你在“拼多多”时你在拼些什么?

一二线城市的大家嘴上说着瞧不上拼多多,身体却很诚实。

猎豹大数据显示,在拼多多的用户中,一二线城市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2017年10月至今,拼多多一线城市用户占比在持续扩大,增长率达到15.47%,为所有线级城市中最高。

消费降级时代,当你在“拼多多”时你在拼些什么?

可以说,“拼多多”类廉价折扣平台的崛起,为“新中产”们撕开了消费降级时代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03

为什么会出现“消费降级”?

穷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价飞涨十倍不止,工资倒是没见得要翻一番。

1.房价和房租上涨,让无房者消费降级。

近几年,中国各城市房价先后出现大幅上涨,一线城市是领头羊,北上广深房价几乎翻倍;而在2017年房地产调控之后,核心城市周边的房地产市场受一线城市的溢出效应,三、四线城市受到棚改政策的推动,房地产市场又非常活跃,继而带动房价上涨。

央广网所出《50城房租收入比报告:北上深人均房租超2000元》举了最为普遍的一个例子:

消费降级时代,当你在“拼多多”时你在拼些什么?

硕士毕业三年的小姚租住在北京,三年换了两次地方,随着北京房价不断上涨,自己的租房租金费用每年都在攀升。

“最开始是在六里桥,现在是六里桥东。每年都在涨,开始我合租2000多,后来我一个人一居,4000多元,每年还要再涨10%。本人在事业单位上班,一个月的工资除去日常必要的开销之后,剩下的部分有一半多都给了房东和中介。”

对于租房者和计划购房者而言,既要面临租金价格上涨压力,又要为购房首付积累更多资金,这些因素导致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愈发趋于保守。

许多租房者要拿出将近一半的收入支付房租,为不风餐露宿,只能“消费降级”,该省的,都省了吧。

2. 结婚、生子、教育,人生大事才是碎钞机

没了房子的麻烦,还有家庭的烦恼。

结婚是降低个人消费的开始。

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小吴,和老公结婚3年了。自从开始还房贷,给家里购置各种必需品,她就开始不断压低个人支出。

“结婚前,我的衣服都是大几百上千的,包包、鞋子不是大牌子都会觉得质量没保障。结婚以后,直接降到H&M;现在我们正在考虑备孕,但是真的很犹豫,我现在已经够不讲究的了,养娃贵啊,奶粉钱、学费,哪一个不需要花钱?我估计以后就是地摊货了。”

在这几种经济压力之下,“新中产”开始转变为彻底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开始尝试对一切品牌光环视而不见,为未来精打细算,追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对一切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的事情避而远之。

消费降级时代,当你在“拼多多”时你在拼些什么?

04

在主流社会各种宣传消费升级的氛围中,消费降级似乎成为了“新中产”对于孤独、焦虑和生活压抑的一种抵抗。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会》中这样写道:

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发就行。日本已经陷入‘低欲望社会’。”

丧失物欲和购买欲,对于车和奢侈品嗤之以鼻。这正与当下我国流行的“佛系”和“消费降级”相符合。

或许,日本的低欲望,就是我们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