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和工業發展領域,中國是如何從模仿者變成競爭者的?

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創新和人工智能成為目前各國爭相發展的科技領域。中國作為了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的文明大國,在古代就有聞名於世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都對中國以及全世界人類文明進步起到了深遠的影響。但是在17世紀之後,歐洲和西方世界在科技方面超過了中國,因為它們用以前的工業規模複製的中國的發明。可以說,中國的技術對歐洲的發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科技和工業發展領域,中國是如何從模仿者變成競爭者的?

然而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被海外媒體標榜為模仿者的代名詞,made in china在不少人眼中成為了笑柄,從互聯網產品的抄襲到各大實體行業的引進,中國品牌似乎在世界上佔據不了任何的優勢。在中國騰飛的這十幾年中,西方媒體一直認為中國是一個模仿者,對於美國以及歐洲的技術只會進行引進複製,對此不少媒體和相關領導人還發聲抵抗這種所謂的模仿行為。

在科技和工業發展領域,中國是如何從模仿者變成競爭者的?

然而從近些年,國外對中國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於中國經濟的騰飛,目前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雖說互聯網是從美國硅谷引進的,但是目前中國的手機支付以及其他眾多技術還是讓世界驚歎。不僅如此,中國的華為和聯想已經成為通信和個人計算機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中國的超級計算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計算機之一。而在太空計劃方面,中國也一直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中國有自己開發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並預計在2020年實現全球覆蓋。中國的高速鐵路系統擁有超過19000公里的專用線路,其長度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的高鐵總和。

在科技和工業發展領域,中國是如何從模仿者變成競爭者的?

目前中國有超過160個城市的人口達到100萬以上,其中包括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等國際知名城市,據統計,到了2025年,中國至少有220個城市的人口突破100萬居民,一些城市目前還在向智慧城市轉型。然而在2017年,中國發布了戰略發展目標,在未來幾年內,將在數字創新和人工智能領域進行大力發展,這也是中國下一個科技發展的突破目標。對於人工智能以及數字創新方面,中國珠三角地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深圳作為這裡的領頭地區,用一種開放式創新的方式書寫著科技的發展,此前深圳的大多數工廠都是模仿西方,然而目前深圳開放式創新實驗室以及其他大型廠商已然成為一個強大的競爭者,對產品可以進行獨立的製作、測試以及後期的投放市場。

在科技和工業發展領域,中國是如何從模仿者變成競爭者的?

在中國,模仿已經成為了過時的神話,中國已經成為了硬件和製造業的全球創新國家,這裡的企業正在推出全新的科技產業。在西方人眼中,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創新的代名詞。目前的中國是一個智慧、綠色和包容性的中國,也是全世界新的全球領導者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