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貫中西,工業製造的晚清第一學者,他來自無錫盪口古鎮

無錫盪口古鎮相傳是東漢孝子丁蘭故里,素有“小蘇州”、“銀盪口”之美譽。

這裡孝義之風盛行,物華天寶、鍾靈毓秀、名人輩出,號稱江南糧賦第一鄉;

這裡是河道縱橫、湖蕩密佈,小橋流水、環境幽雅的江南水鄉古鎮;

這裡歷史遺存眾多,華氏義莊、錢穆舊居、關帝廟、華蘅芳故居、華君武故居、亨得利鐘錶館、王莘故居、會通館,散發悠久文化底蘊。

學貫中西,工業製造的晚清第一學者,他來自無錫盪口古鎮

華蘅芳便是生長於這片人傑地靈之地

華蘅芳祖宅修建在這片土地之上,位於無錫盪口古鎮沿街北側,,佔地3485平米,建築面積1865平米,建築類型屬於回字形四合院,共有房間12間,所有房屋都具有晚清時代的建築特色。

經前後多次修葺改名為華蘅芳生平事蹟陳列館,為我們靜靜講述這位晚清第一學者的生平。

學貫中西,工業製造的晚清第一學者,他來自無錫盪口古鎮

他是多重身份的著名學者

數學家

他天資聰慧,14歲就掌握了乘大位算法和一些常人難以解答的數學問題。早在咸豐九年,華蘅芳就寫出了他的第一部數學著作《拋物線說》,而後又著有《開方別術》和《數根開方術》。

學貫中西,工業製造的晚清第一學者,他來自無錫盪口古鎮

科學家

他為中國開啟了近科學之門,那時還是傳統的科舉經史教育,但為求富國強兵之道,主動專研數學、呂律、幾何、化學、礦產、醫學等自然學科,並造出多種工業機械。

《清史稿》對華蘅芳在製造蒸汽機、小火輪方面所作貢獻的評價:“壽與衡芳及吳嘉廉、龔芸棠試選木質輪船,推求動理,測算汽機,衡芳之力為多”

翻譯家

華蘅芳還為我國引進了西方各種先進的知識,由外國專家口述、華蘅芳筆錄的譯著流傳至今,比如數學方面的《代數術》《微積溯源》等,地質礦冶方面的《金石識別十二卷》《地學淺釋》等,更有軍事戰略戰術方面的《防海新論》等

學貫中西,工業製造的晚清第一學者,他來自無錫盪口古鎮

教育家

他去過李鴻章創辦的天津武備學堂任教;

去過武昌的兩湖書院、自強學堂講授數學;

還去過江南製造局的工藝學堂,任數學教習。

也曾回到家鄉,在無錫竢實學堂任教。

同時他還把兩兒子華蘅芳、華世芳培養成了數學雙星,把兩女兒華湘英、華湘芙培養成繪畫藝術家。

他為中國的數學教學、數學和科技傑出人才的培養貢獻了一生

他開啟了中國的工業製造之路

他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

同治元年,華蘅芳和徐壽一起開始研製。曾國藩在日記中對其模型機作了詳細描述:

“中飯後,華蘅芳、徐壽所作火輪之機來此試演,其法以火蒸水汽貫入筒,筒中三竅,閉前兩竅,則氣入前竅,其機自退,而輪行上弦,閉後二竅,則氣入後竅,其機自進,而輪行下弦。火愈大則氣愈盛,機之進退如飛。約試演一時。”

同治二年(1863)七月,蒸汽機在慶內軍械所製造成功。曾國藩在日記裡記載,“出門至內軍械所,觀所為火機。”

學貫中西,工業製造的晚清第一學者,他來自無錫盪口古鎮

他造了中國第一艘蒸汽輪船“黃鵠號”

製造蒸汽機同時,徐壽、華蘅芳著手輪船設計建造。第一次試航時,僅行駛了一華里,就因蒸汽耗盡而停頓。

徐壽、華蘅芳檢查後“通盤更改”,改進了輸送蒸汽的管道。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輪船第二次下水試航,獲得成功。

曾國藩登船參加了這次試航,他在日記裡寫道,“出城至河下看蔡國祥新造之小火輪,長約二丈八、九尺,因坐至江中行八、九里,約計一個時辰可行二十五、六里。試造此船,將以此放大續造多隻。”

學貫中西,工業製造的晚清第一學者,他來自無錫盪口古鎮

除此之外中國第一臺車床、第一臺汽錘、第一臺刨床、第一臺銑齒機皆由他製造,難怪曾國藩說什麼都要將華蘅芳、徐壽等人保舉進安慶設內軍械所。

他有才能,但對功名嗤之以鼻

華蘅芳的父親華翼倫是那個時代鄉紳中的傑出代表,他精通琴、棋、書畫、詩,同時又非常重視家族裡文學藝術的教育和培養。

他的少年時代,就已經開始大量學習傳統文化,儘管他的傳統文化功力已經到了“揣磨得精意,里閭推經師”的水平

但是“幼習舉業,繼以為無裨實用”“久事忽厭棄,雕蟲非吾為”,他將科舉看做“雕蟲”,而推崇日後成為他畢生事業的現代科技。

學貫中西,工業製造的晚清第一學者,他來自無錫盪口古鎮

不求功名,但謀求報效國家

他曾借劍明志,“匣劍久沉埋,利器無人知。挾以走四方,茫茫將何之。狂寇方跳梁,軍書旁午馳。龍泉日橫腰,賴汝扶傾危。況乃江淮間,正在需人時”(《華蘅芳詩·擬古二首》)。

他也在《復僱漁船至安慶,作詩紀行》書寫“天心畢竟存中國,地勢從來居上游”“拭目諦觀新壁壘,潛心規略舊山川”,更是直接表達了報答國家的豪情壯志

他是一個需要我們去敬仰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