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衣炮彈製造者


糖衣炮彈製造者


糖衣炮彈製造者

在很多中國孩子的童年記憶裡,都有那麼一顆小小的「糖丸」,白白的,甜甜的。小時候以為那是獎勵,所以每次都忍著害怕把針打完。長大後才知道,那是裹著糖衣的「炮彈」,是它打跑了病菌,讓我的童年多了一分健康。而發明它的人,叫顧方舟,於2019年1月2日去世,享年92歲。

糖衣炮彈製造者

顧方舟生於浙江寧波,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那個年代的北京和其他大城市裡,經常看到這樣一副場景:有一種「揹包族」,他們揹著是自己的孩子,奔走於各大醫院,希望能把孩子的脊髓灰質炎病毒治好。這種病毒常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導致肢體鬆弛性麻痺,多見於兒童,所以又名小兒麻痺症。

糖衣炮彈製造者

曾經有一個家長打聽到顧方舟在搞小兒麻痺症的研究,就揹著孩子跑過來找他:「顧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後還得走路,參加國家建設呢。」但在當時,這種病還無法治癒,顧方舟也只能據實以告。後來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告訴顧方舟,那個家長再走廊的長椅上呆坐到很晚。這件事深深刺痛了顧方舟,他發誓一定要研製出疫苗。

糖衣炮彈製造者

1954年,美國學者發明了用福爾馬林把病毒殺死後製成的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俗稱「死疫苗」),使用安全有效,但它阻斷不了脊灰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而且生產成本很高,其免疫的持久性也不清楚。另一方面,蘇聯和美國也在聯合研究減毒活疫苗(俗稱「活疫苗」),取得初步成果,但國內外對活疫苗的安全性存在爭議。

糖衣炮彈製造者

以當時的中美關係,美國是不可能把死疫苗的關鍵信息透露給中國,而蘇聯政府也不願意把活疫苗的成果提供給中國。後來中蘇關係徹底惡化,蘇聯封鎖了全部資料,在蘇聯進修的顧方舟,憑藉著個人關係要到了一些對研究疫苗意義重大的脊灰病毒減毒毒株,在同學幫助下輾轉回國。

糖衣炮彈製造者

顧方舟是被組織派去留學的。當初當北平地下黨組織,通過找到顧方舟時,他便毫不猶豫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朝鮮戰爭爆發後,他被派往戰場,又在1951年被召回,作為中國第一批留學蘇聯的學生,被派往蘇聯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學習。他的導師是蘇聯著名腦炎病毒專家列夫科維奇,顧方舟在取得了蘇聯醫學科學院副博士學位。

糖衣炮彈製造者

1955年,江蘇南通發生了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脊髓灰質炎大流行,共發現麻痺型患者1680例,病死率27.75%,震驚世界,疫苗研究已經刻不容緩。搞研究,需要在猴子身上做實驗,於是顧方舟帶著工作組到了雲南昆明的猿猴基地,在荒山上建起了研究所。他們的艱苦是如今難以想象的,有的時候飼養員甚至要偷猴子的口糧。

糖衣炮彈製造者

不到兩年,科研人員們就研製成功了三批疫苗,但他們必須要證明這疫苗對兒童是安全的。顧方舟咬了咬牙,用自己剛滿月的兒子做了試驗。在他的感召下,同事們也紛紛給自己的孩子使用。最終,疫苗成功了,截至2000年,我國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傳播已被阻斷,中國成為無脊灰國家。

糖衣炮彈製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