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製造業呈現何種面貌?

如今,全球製造業正經歷飛速發展。3D打印、虛擬設計技術、人工智能(AI)等領域的進步以及整個生產鏈中各環節更加緊密的溝通,正在帶來新的機遇。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未來的製造業將會往何處發展?傳統的物流及製造模式正逐步被淘汰,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仍有不確定性。

北京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副校長鄭力教授表示:“過去我們把大規模生產當作主流生產模式,後來我們又有了精益製造。但是我們現在看到新的模式展露雛形。”在這種模式下,工程師、科學家、設計人員和參與制造的每個人都能實現十年前夢寐以求的事情。這是一個嶄新的製造世界。

未來的製造業呈現何種面貌?


新勞動力市場機遇

然而,在關於新機遇的種種討論中,存在一個薄弱環節。傳統的物流及製造模式正逐步被淘汰,工業的未來前景仍不明朗。

根據近期發佈的“世界經濟論壇報告”的預測,到2025年大部分製造工作將由機器完成,這會造成750萬工作崗位的消失。但與此同時,根據該報告的預測,人類勞動力與機器間基於AI形成的全新關係卻能創造出1.33億個工作崗位。

此外,該報告還預測,隨著自由職業者和兼職勞動力進一步普及,勞動力市場將發生很大變化。

新湧現出的機會只有那些掌握新技術的人才能把握。新的技術面貌還會顛覆我們教育制度本身。實際上,按該領域一位著名學者的看法,由於員工隊伍尚未為這樣的新狀況做好充分準備,新一次變革勢在必行。

佛羅里達理工學院先進製造與創新設計中心(CAMID)的執行總監Michael Grieves表示:“我們需要重新培訓21世紀的學生,為他們準備好應對21世紀的工作所需的技能。”

另外,他補充道:“對於那些即將進入就業大軍的年輕人,我們需幫助他們從早期階段就開始培養就業所需的技能。”

將技術和業務掛鉤

未來的製造業呈現何種面貌?

今天製造業的一個基本轉變在於製造重點的轉變:從產品本身轉變為產品應用。這個行業正在和“體驗經濟”的崛起作鬥爭。在體驗經濟中,消費者將減少對佔有的關注,而提高對獲得的體驗或使用結果的關注。Grieves說:“他們要的不是鑽頭,而是鑽孔。”而海綿爸爸認為,這種轉變,也意味著中國製造更多的轉向中國智造。

技術本身並非是企業看重的東西,技術的目的在於實現業務目標:以自動化為例,使用自動化既是為了提高生產率或質量,也是為了降低成本。鄭力教授說:“我們需要了解使用一項技術的原因。如果我們明確目標,就能有效部署人才,正確地發揮新技術的作用,這就要求將技術與運營業績掛鉤。這不僅是購買軟硬件然後裝配在車間裡的問題,它和員工的關係更緊密。你必須培訓員工,也必須轉變其工作思維,改變工作方式,這是一次轉型。技術投資只是第一步,這一步完成後,企業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和管理,這樣才能成功。技術仍然是轉型的動力所在。在過去我們只能求解有10個變量的方程。但我們現在功能更強大了。 通過使用這樣的計算功能,不管在工廠還是在整個生產網絡空間,我們都實現了數據驅動的智能製造和優化。”

增強現實如何改變這一現狀

製造業最大的發展之一是增強現實(AR)技術。計算機將圖片、數據或其他任何類型的信息置入用戶的視野。比如,戴上智能眼鏡的技術人員在查看風機時,能“看到”疊加在機器上的有關風機的有用數據。這可以帶來巨大的學員培訓和安全的效益。

工作人員可以使用AR眼鏡學習如何正確裝配設備:AR眼鏡能把指令疊加在設備上,還能用線條和箭頭清晰標識安裝組件的正確方向。因此,能加快員工的學習速度,節省培訓時間和培訓資金。

此外,在工位上使用AR技術為工作人員提供設備使用指令,還能改善職業安全。法國工程研究生學院、法國國立高等工程技術學院校長Laurent Champaney說:“增強現實是一場真正的革命。”這場革命意味著一種“觸及企業中每個層面的每個人的新溝通方式”的誕生。他說,然而這樣也會導致“複雜的問題”。

未來的製造業呈現何種面貌?


大數據的機遇與挑戰

Champaney表示,新通信技術也允許製造商能夠通過與其合作伙伴企業分享信息來創造價值,但如何最有效地發揮大數據的作用仍然是個疑問。

在如今這個時代,黑客猖獗,對線上數據安全性的擔憂與日俱增。安全將成為製造業的一大問題。Champaney說:“數據無處不在,但保護數據是企業的一大難題。”

未來的製造業呈現何種面貌?

但是海綿爸爸認為在大數據時代的浪潮中,這個問題將始終存在。總而言之,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工業革命4.0時代即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