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正而起 肩沉而顺 胸出而闭 背平而正

头正而起 肩沉而顺 胸出而闭 背平而正

打坐的起始阶段是松散的,是修炼的准备阶段,慢慢适应双盘,慢慢调匀呼吸之后,会逐渐积累一些内气,其实就是随着身心宁静和拉开,体内原本存在的气体交换途径变畅通了而已,在内气积累到一定地步,其实也不是积累,而是道路逐渐通畅到一定地步之后,就开始出现持身的现象,这个时候就是正式修炼的起点了。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脊椎的日渐清晰和拉紧,看每个人的精进程度,这个周期可能很长,原来运动习惯好,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这个周期更长,女的估计应该可以比较快进入这个阶段,但是深入的我估计没有办法。

到这个阶段之后,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把脊椎彻底拉直,拉开,对做什么事情,怎么做,形意门的内功四经有比较贴切的描述。

头正而起,肩沉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正头起项,壮面,神顺,肩沉,胸出背自平,身微有收敛之形,此式中之真窍也。

足坚而稳,膝屈而伸。裆深而藏,肋开而张。足既动,膝用力,前阴缩,两肋开。气 调而匀,劲松而紧。出气莫令耳闻,劲必先松而后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收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 声。提者,吸气之时,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真气降归于丹田也。伏者,觉周身之气渐小,坠于丹田,龙蛰虎卧潜伏也。

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收者,慎气泄也。,玉楼者,耳后高骨也。使气往来无阻碍。不拘坐立。气自喉者,以肺摄心也。气虽聚于丹田,存想沉至底方妙。

升有升路,肋骨齐张。降有降所,气吞俞口。气升于两肋,骨缝极力开张,向上举之,自然得窍。降时必自俞口,以透入前心,方得真路。

头正而起 肩沉而顺 胸出而闭 背平而正

接下来要给一些双盘基本没问题,但却感觉不进步的同修四点建议:

第一个是不净观和生死观

我要说的不是打坐的时候干什么,是实际生活中干什么。

临终陪护是最好的,亲人或者任何人都可以,很重要,有巨大意义,没有临终的,重病陪护也可以。又或者蹦极,过山车,多玩几次找感觉。

第二个是拉脊椎

操作上自己读上面摘抄的内功四经的内容【略掉以意送气的东西】,或者苌氏武技的前半部分,或者做那个拉筋版本的易筋经。

或者更简单的,打坐的时候,竭尽全力顶百汇,坐尾椎,坠肘尖,顶舌头,注意竭尽全力。

第三个是读书

禅波罗密次第,这个必须有。瑜伽师地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等等,这些书都有点难度,但还是建议尽量少选择现代的书。

第四个,调整观念

主要是指每天打坐几个小时的时间问题。

元始天尊说:夫修炼了身,饮食有则禁口独坐。口唇相沾,牙齿相对。眼不观邪色,耳不听淫声。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莫起一念,万事俱忘。凝耳韵,含眼光,缄舌,调鼻息。存神定意,一心内守。调息绵绵,微微轻出,似有而无,莫教间断。息依神定,性定命住,姓命双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湛湛澄澄,杳杳冥冥。昏昏默默,纯纯全全,混混沌沌。精神魂魄意,三五混融,三元幅辏,合和四象。五朝元,三花聚顶。反本还元,复命归根。万神归一,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里津液自然而生。烹煎锻炼,久久不散,自然体中血脉如风行,腹中如雷声鸣。无弦之曲,不抚而自声,不鼓而自鸣。冲和透,醍醐灌顶,甘露洒心,昼夜无眠。三千日足,功成果满。

注意“饮食有”,就是说,除了吃饭之外,我翻译一下就是除了吃饭和饭后两小时以内,其他所有时间。

佛门的头陀行更清晰的表达了这个意思:修炼,要想了生死,是这个强度,不睡觉,二十四小时刨掉一顿饭两小时。

初步见效就是这几个:

口里津液自然而生。烹煎锻炼,久久不散,自然体中血脉如风行,腹中如雷声鸣。

也是随时随地这样,可能几个时辰强些,几个时辰弱些,但是一直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