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禅的内容(下)

关于四禅的内容(下)

又除其一

注意鼻头。

谓之止也。

得止之行。

三毒四走

五阴六冥

诸秽灭矣。

煚然心明

踰明月珠。

淫邪污心。

犹镜处泥

秽垢污焉。

偃以照天

覆以临土。

聪睿圣达

万土临照。

虽有天地之大靡

一夫而能睹。

所以然者

由其垢浊。

众垢污心

有踰彼镜矣。

关于四禅的内容(下)

若得良师

刬刮莹磨。

薄尘微曀

荡使无余。

举之以照。

毛发面理

无微不察。

垢退明存

使其然矣。

情溢意散

念万不识一矣。

犹若于市

驰心放听

广采众音。

退宴在思

不识一夫之言。

心逸意散

浊翳其聪也。

若自闲处。

心思寂寞。

志无邪欲。

侧耳靖听。

万句不失。

片言斯着。

心靖意清

之所由也。

行寂止意

悬之鼻头。

谓之三禅也。

关于四禅的内容(下)

熊叔浅解:

三禅的描述是比喻式的

“心如明镜,众垢使污”

意思是讲

由一禅、二禅的

“主动的、有条件的把自己稳定安止下来”

“以这个稳定安止,去看见自己的诸多不定、不止”

有了有条件的“明心”

也就可以照见自己当下的“性”

还可以看见自己在“见性”的时候

是否还可以处于“明心”的状态中

又或者是陷入不止、不定、不正的无明执著状态

又开始滋长贪、嗔、痴

关于四禅的内容(下)

至此,这部分还可以借鉴儒家阐述:

《大学》

……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

所谓诚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关于四禅的内容(下)

小人闲居为不善,

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

如见其肺肝然,

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

“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其严乎!”

富润屋,

德润身,

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

关于四禅的内容(下)

还观其身

自头至足

反覆微察

内体污露

森楚毛竖

犹睹脓涕

(不净观、白骨观,

厌弃出离的心由此深植)

于斯具照

天地人物

其盛若衰

无存不亡

(观世,慈悲心由此而生)

信佛三宝

众冥皆明

谓之四禅也

(深入实证,

无出厌离、慈悲,

由此所信不二)

摄心还念

诸阴皆灭

谓之还也

秽欲寂尽

其心无想

谓之净也

关于四禅的内容(下)

就最后两段的“还”、“净”

熊叔问释智菓师父:

这里的“还”、“净”

是否是师父前段时间

所提到的“六禅”里的后两禅?

师父答:

六禅是现在四禅的入的境识不同,

最后一识界去了,

五境那末识就是四境识

问:

师父,

是不是四禅会有不同的

入境路径、体验和认识?

师父答:

是的

有人直接入三境有人会退转

打坐先修身修心

入境次第需要随缘

不可强求,强求了会出事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