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老師:“禮讓三先”由誰提出?並非學者文豪,而是車監工!

禮讓三先一詞並非成語,它誕生自一九六零年代。提出這個對人們生活產生重大指導意義的理念的人,並非學者文豪,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車輛監理所的工作人員。他通過幾十年累積的工作經驗,"發現"了改善交通狀況、減少交通事故的不二法門,那就是人們的自覺,禮讓的自覺。所謂三先,即是行車過程中先讓、先慢、先停。文明出行,嚴守交規,寧等三分,不搶一秒。

韓老師:“禮讓三先”由誰提出?並非學者文豪,而是車監工!

後來,善於舉一仿三的聰明的中國人把禮讓三先的精神推廣到了生活的諸多方面,比如,乘坐交通工具時,先讓老人坐、先讓孩子坐、先讓孕婦坐、先讓殘疾人坐。補充說一下,禮讓三先在被廣泛應用的過程中,三隻是一個概數,代表多的意思,就像孟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的三。

韓老師:“禮讓三先”由誰提出?並非學者文豪,而是車監工!

禮讓三先,承繼和發揚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的辭讓的精神。孟子曰:辭讓之心,禮之端也。辭讓又稱推讓、避讓、退讓、誠讓、恭讓。顯然,與辭讓相匹配的是溫良恭儉的態度和品性,又一個字來概括的話,可以是謙。

韓老師:“禮讓三先”由誰提出?並非學者文豪,而是車監工!

謙謙君子,彬彬有禮,以德為讓,和諧天下。知謙行讓,不僅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而且還能在關鍵的時候化解各種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