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減值引業績“變臉” 私募緊急發佈“避雷”絕招

進入2019年,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的現象頻頻出現,讓股民們防不勝防。

對於投資者如何“避雷”這一問題,弄玉投資總經理何上溯向指出,投資人要避免商譽減值的“雷”,還是要從上市公司併購的“源頭”開始檢驗:看看併購報告書的詳細內容、資產標的的盈利能力如何、行業發展前景和行業中競爭優勢如何,這和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方式是一樣的。

在考察併購案例時,應當重視併購價格,合理的併購價格是“避雷”的關鍵。如果上市公司能夠以合理的價格併購一些盈利能力強的資產,那說不定多年以後這類資產不會變“雷”,也不存在商譽減值問題,而是一項“隱蔽資產”。

上海千波資產束其全告訴記者,規避商譽減值這種“雷”,最好的辦法還是少購買具有大量商譽資產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最近大幅度併購、賬面上記載著巨量商譽的公司。上市公司購買資產不能只看評估價值,還要從長遠評估這塊資產在若干年後的預期價值,否則很容易出現高價購買資產“後遺症”,業績承諾期一過就“變臉”,投資者必然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

在2015年前後,有很多公司在被收購過程中,其價值被高估至淨資產的十倍甚至百倍之多。這些被高估出的部分被會計以商譽的形式沉澱在總資產中,從而造成了上市公司淨資產大大虛高。如此一來,一旦被收購企業業績不達標甚至發生鉅額的虧損(尤其是被收購企業往往在業績最輝煌的階段被收購),上市公司就不得不對併購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計甚至計提歸零,從而造成上市公司業績的巨幅波動甚至大幅度虧損,給上市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嚴重影響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萬霽資產董事長牛春寶表示,因為2018年市場環境不好,估計很多公司會就商譽做大手筆計提。規避這種“地雷”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碰有大量收購行為的公司。因為90%左右的收購,尤其是跨行業收購,都是不成功的。

也有不願具名的私募人士透露,目前股市處於低位,上市公司會有主動或被動做低2018年業績的預期,為的是2019年“輕裝上陣”,有個好的業績預期,這就是業內認為的業績“洗澡”。上市公司業績“洗澡”主要涉及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應收賬款、存貨等方面,這些都是上市公司可以計提減值、進行業績調整的“點”。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告訴記者,商譽減值問題最近三年越來越嚴重,而在今年年初頻頻爆發。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報披露的商譽值規模高達1.4萬億元,如此大規模的商譽值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會給整個市場帶來較大的影響。對於這種商譽減值的業績“地雷”,投資者在選股時需要特別注意財報中的商譽值,商譽值特別大的,“爆雷”的概率也許比較大。但是簡單地看商譽值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看商譽值佔總資產的比重,如果超過一定的比例,比如30%以上,可以將其列為高風險。在選股時,上市公司如果存在類似的商譽值高佔比,就可以考慮予以排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