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今天推荐给各位一份特殊的书单,由《晶报·深港书评》坚持以虚构和非虚构评选原则选出的书单,这份有深圳气质的年度书单,是以立足深圳、具有国际视野为评选标准,是一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的书单。

此次入围的长书单共100本,分虚构和非虚构类各50本。而咱们广西师大社共入围了10本图书,这10本好书不仅入选该份榜单,还在其他好书榜单中获得读者和专家们的青睐。而这份榜单可能与其他榜单不太相似,既没有艰深的学术专著,也不是一般趣味的流行读物。所以无论是不是深圳青年的你,都可以借此标准选出你心仪的那一本书。

读完文章的你,还可以通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为这次的《深港书评》年度十大好书在线投票,投票时间从1月14日8点开始,到1月18日22点结束,届时《深港书评》编辑部会统计票数,并在1月20日公布最终的虚构和非虚构类好书各10本。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长书单

广西师大社入选图书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基本美

周嘉宁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如何在下沉的世界建造自己的纪念碑?周嘉宁短篇小说转型力作,不可复制地书写八〇后青年一代的心灵与漫游。

一场世纪初的漫游,介于即将失去的时代与正要开始的时代之间。从上海,北京到香港,可爱平凡的年轻人在规则的缝隙间呼吸,嬉戏,仿佛青春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书中的叙事者穿梭在北京奥运会,郊野音乐节,城市马拉松和低像素电子游戏的场景之中,曾经的大众偶像与地下青年文化交织成时间的舱体。

好比从未被命名的巨型动物出现在眼前的震撼和迷惘,或者站在林间空地时,头顶的银河。在《基本美》中,周嘉宁于千禧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里,开辟出一片尚未被定义的状态,以一种轻盈,逆流的语言,标记出他人与自我,意义与美学的崭新边界。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光年

(美)詹姆斯·索特 著

孔亚雷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维瑞和芮徳娜夫妇的生活,似乎只是一场无尽的饗宴。丈夫事业有成,妻子优雅聪慧,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小孩,一群迷人的朋友,还有一只狗和一匹小马。模范家庭,理想人生,却在几无觉察间如一艘大船慢慢腐朽,无可挽回……

从未有人这样写过被时间磨损的爱和婚姻,也没有谁如此心碎地写出家庭与自我、占有与放弃之间逐步扩散的裂痕。詹姆斯?索特精美绝伦的小说,将人生中那些不可磨灭的时刻酿成烈酒,一饮而尽。在他笔下,碎片具有了永恒的意义,而几个句子便足够丰富重大的事件隐秘地发生。“一部20世纪的杰作”,《光年》是属于所有世代的理想的哀歌。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漫游者

朱天心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死亡像正午太阳无法直视,临终的人焚烧着双眼,父亲是替我探路去了。”

《漫游者》收录台湾小说家朱天心写于父亲去世前后的五篇小说,外加一篇散文《的作者与我》,写作时间从一九九七年底到二〇〇〇年深秋,历时近三年。这是一本死亡之书,是死亡直接启动了这一趟书写,女儿的悲伤化成一场不断岔路、思维与现实无重力的游荡:出走地中海沿岸的奇异迷途之旅,建造梦中天堂般的市镇,踏寻电影里小叮当的银河铁道,掉落岛屿童年记忆的洞窟,陪父亲修剪玫瑰……逝者如候鸟离开,生者被抛下来,留在地面一步步行走,走遍世界地极,寻找逝者可能的栖息所在。五篇小说如节奏起伏的乐章,一场闪回跳跃的梦,连成稠密的长篇结构。朱天心在地理行旅与历史洪荒、岛屿记忆与梦境、小说与散文的边界漫游,其死亡书写包裹瑰丽的文学想象和哲学思辨,开创当代华语小说赋篇。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阿尔比恩的种子:美国文化的源与流

(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 著

王剑鹰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阿尔比恩(Albion),最早有记录的不列颠的名字。

本书从民俗的角度切入,解答一个重大问题,即美国自由体系的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作者认为,1629—1775年英国向北美的四波移民潮深刻地改变了北美大陆,带来了四种不同的不列颠民俗,并奠定了新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这四种文化在英属北美扎下根基,最终成为英属北美自愿社会的基石。现今美国人口只有不到20%有英国祖先,但从文化意义上讲,大多数美国人都是阿尔比恩的种子,无论他们的祖先是谁。

本书对北美的民俗各元素进行了详细考证,从宗教、地域、语言、建筑、群居模式等多个方面厘清了美国文化的源流,全面呈现了殖民时期美国的文化面貌,阐发了美国早期四种文化传统所内含的理念、互动融合的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单身女性的时代:我的孤单,我的自我

(美)丽贝卡·特雷斯特 著

贺梦菲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是一部关于21世纪美国单身女性议题的纪实作品。作者特雷斯特聚焦这一群体,从近百个原始访谈中选取了约三十位女性的故事。当中有叱咤职场的女强人,有兼两份零工的单亲妈妈,有敢爱敢恨的女大学生。尽管她们的肤色、族裔多样,生活环境与教育背景不尽相同,但这些单身女性积极争取自身权益(选举权、堕胎权益),影响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单身女性正在这个本不是为她们设计的世界里,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是时候开启一个“单身时代”了。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

唐克扬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洛阳城永宁寺的大火不久,有人从靠近高欢老巢的东莱郡来,说在东海中看到了世间不存的佛塔——浮图:

“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雾起,浮图遂隐。”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黄河十四走:黄河民艺考察记

杨先让、杨阳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民间艺术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世界,实实在在与广大平民共存了数千年,并自始至终沿着自己的规律去进行创造,发展成一深厚而丰富的艺术体系。正是这些典籍不载、正史不论的民间艺术,在很大范围内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元气和凝聚力。

自1986年至1989年,杨先让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组建者之一,率领考察队14次深入黄河流域,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种类、艺术风格、民间艺人、节庆习俗等,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8省(区)。在走访中,考察队积累了近千张图片资料,并整理出二十多万字的文本,汇集成《黄河十四走》一书。书中不仅详述了诸如安塞腰鼓、汉画像石、木版年画、剪纸、农民画、石刻、泥(面)塑等民间技艺,还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反映的民俗风貌、折射的文化内涵等,并记录下当时*的民间艺人(如刘兰英剪纸、苏兰花剪纸、潘京乐皮影等),为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留下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黄河十四走》以真切的文字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记录下散落在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让古老的民艺得以传唱至今……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宋徽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徽宗在位期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位二十多年间,这位极富艺术天赋的皇帝带领宋朝达到了文化上的鼎盛。不过,因为被女真人俘虏,最终死于异国他乡,宋徽宗更多的被后世认为是一个失败的皇帝,道德教育的反面教材。

伊沛霞教授积数十年之力撰成《宋徽宗》,成为英文世界为这位皇帝撰写的首部完整传记,力图矫正大众对徽宗“腐化、昏庸”的偏见。伊沛霞重塑了宋徽宗的形象,将其放回历史语境中,还原一个繁荣国度的君主不断追求卓越荣耀的雄心——尽管这份雄心以悲剧收场。

徽宗在即位早期竭力超脱朝廷党争,随后将精力转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他大大拓展了朝廷的慈善事业,建立官学、医院、孤儿院、乞丐墓地。作为艺术家,他身边围绕着杰出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他还修筑了壮丽的宫殿、寺观和庭园,后世几乎难以媲美。他对道士青眼有加,为道经作注,还让臣民也接受并践行这种信仰,不过他对道教的虔诚最终偏离了儒学主流,削弱了他的治国能力。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航向亚马孙

(美)乔•凯恩 著

冯克芸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背着独木艇及数百公斤的装备,这支探险队徒步爬上高达18 000英尺的米斯米山,寻找世界第二长河——亚马孙河的源头,从此展开一场费时6个月、长达4200英里的泛舟历险之旅。他们是全球首支成功航完亚马孙河全程的队伍。

阅读这场搏命之旅,我们感受到人的恐惧、自私与渺小,更见识到人的勇气、智慧与伟大。

《晶报·深港书评》年度百本长书单出炉,广西师大社10本好书等你来PICK一下

《打开一颗心:一位心外科医生手术台前的生死故事

(英)斯蒂芬·韦斯塔比 著

高天羽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暨胸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即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也剖白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工薪家庭的穷小子,被幼年时的医学纪录片鼓舞,也被亲人的离世刺痛,终于将自己历练成一名杰出的心外科医生。他为面试的成功而激动地徜徉在伦敦河岸街头,为先天心脏病或气道重度灼伤的小儿开胸,为病人和家属的焦灼与渴望而奋战,为对抗次日手术的焦虑而深入沙特沙漠欣赏夜空,为尽力修补而果断切削垂危的心脏,为救命而与医务主任对抗、“擅自”为病人安装人工的“电池”心,在命悬一线的攻坚手术面前还能讲出冷笑话……一位艺业精湛、傲气十足又敬畏生命的外科医生形象跃然纸上。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存在的一流外科技术也令读者叹为观止。

在展现心胸外科手术的神乎其技之余,作者也借病症、病患和自己的业务游历,揭示了人世百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物文化,展现了一名外科医生眼中所见的悲伤与爱,以及对医疗制度、伦理和医学教育的反思,令读者收获很多感触和启发,是一部兼具叙事魅力、医学知识和奇迹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