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去的互金大潮,出軌的P2P代言人,無人入駐的金融島

歡迎前往關注。

在去年P2P持續爆雷的時候,我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來論述這個問題。

但是非常可惜,那個號都被永久封閉了,所以文章也就丟失了。

所幸去年的數據還能在網上找到,當時那個月裡爆了上千億的雷。

比如:

人人愛(杭州) 涉資:232億 用戶:173萬

牛板金(杭州) 涉資:390億 用戶:82萬

銀票網(上海) 涉資:140億 用戶:69萬

祺天優貸(杭州) 涉資:76億

雲端金融(杭州) 涉資:45億 用戶:13.3萬

優楊投資(杭州) 涉資:34.6億 用戶:98萬

其實遠在去年之前的大前年。

我老媽有個發小,還是土資局的領導,她自己就買了一個朋友推薦的理財產品,買了很多錢。

這位推薦理財產品的人既是她的朋友,也是我媽的朋友。也就是說大家都是幾十年的老熟人了。

但是後來呢,人家平臺倒閉跑路了。錢也就打了水漂。結果鬧得那位發小和那位推薦理財產品的朋友都沒得做了。

這些年互聯網金融宜發熱門。當然這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比如阿里巴巴隔壁那條街就叫XX曼哈頓,再隔壁就叫XX金融島。那這裡面入駐的,或者說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孵化的創新企業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放高利貸的。呵呵。

這年頭

乞討的改叫眾籌了,

算命的改叫分析師了,

圈地蓋樓改叫科技園區了,

放高利貸改叫P2P了。

那我們看下這些錢放去哪兒了呢?大概就是幾個流向。要麼放給了沒有收入但是又有很強的消費慾望的學生。要麼就放給了合夥炒房的低收入者。

為什麼從去年開始持續爆雷呢?

還是因為政策。

這就叫成也政策,敗也政策。

P2P這個行業有它自己的風控手段。所謂的風控其實說白了也無非黑社會那個套路。放高利貸嘛,從古到今,都那點事兒。如果是學生,可以追溯其父母,如果是低收入的聯合炒房者,可以追溯其房產。

但是自從政府插手管制,這生意就沒那麼好做了。因為高利貸畢竟是不合法的。政府一旦給借貸者撐腰,那麼放貸公司的風險控制立刻會崩潰,這就是為啥去年會集中爆雷。

政府不管制實際上是不行的。因為這些貸都放到了低收入群體身上。而他們無論是拿來提前高消費,還是炒房。他們自己都無法承擔任何風險。也就是說,釀出的社會問題,最後都會影響維穩的大計。

這就是持續爆雷的根源,畢竟,有些事,早爆比晚爆的危害小。

只不過,大潮之後,裸泳者現,固然有人是自釀苦果、種豆得豆,更多地人則是被無辜波及。

有P2P從業者曾笑談,有時候就在想,當下的情況就像是大家排隊等死,努力拼搏,希望的不過是讓自己晚死幾個月。

2018年正常運營的P2P平臺減少了1219家,其中673家或跑路、或兌付困難,546家或轉型、或清盤退出。受此影響,正常運營的平臺降至1033家,數量縮水54%。過半平臺短期內密集退出。

而且上市平臺估值縮水成為常態,截止2019年1月14日,2017年以來上市的13家互金平臺中,10家平臺市值較IPO首日縮水40%以上,其中信而富、趣店、拍拍貸、和信貸等4家平臺縮水比例更是超過70%。

其中就有吳秀波做代言人的51信用卡哦。

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我看那些什麼XX曼哈頓,XX金融島,房子才蓋好,都來不及裝修,等待招來入駐的P2P企業們,已然紛紛倒下了。

當然了,你可以認為他們是自作自受,但我並不認為購買P2P的人就都是受害者。

有很多買了P2P的人覺得自己是被騙了。要求政府維護他們的權益。這其實蠻荒唐的。

這事的本質吧。就跟炒房者房子跌了就砸KFS的售樓處,那房子漲了為啥不主動分一些利潤給KFS呢?

我看到網上有一些P2P的受害者的留言。他們的意思大概是,這錢呢,是自己省吃儉用,一輩子不旅遊,甚至夏天不開空調攢出來的。現在被騙子騙了,那豈不是很痛心,豈不是政府管制不力導致的麼。

我覺得吧,這次還真的怨不到政府頭上。這事吧,本質上,是中國人太重視結果。

這話題怎麼被我扯的這麼遠了呢。聽我道來。

如果是一個標準的國人,你問他,為啥要好好讀書呀。他就告訴你好好讀書,是為了考好的大學,考好的大學,可以去好的企業。去好的企業更容易賺到錢。從而有更大概率變成一個成功人士。當然,我們所謂的成功人士,其實就是有錢。

所以我們忽悠學生從來都是這麼講,告訴他,你要努力學習,等考上大學就好了。這意思就是你努力學習,等考上大學就不用學了,就可以成天玩遊戲了,是這個意思吧。

一個人,按照這種標準思路。那他做什麼事都是奔著結果去的。你讓他吃好點,他也許捨不得。但是你讓他去投資,他就眼睛發光。因為他的潛意識裡就認為投資就是掙錢的。

我且不論任何投資的背後有非常複雜的數學機制在發揮作用。這個我們有很多歷史文章聊過。我單論就算你不考慮這個風險。那你一直省吃儉用,投資賺錢,省吃儉用,投資賺錢,一路循環。你覺得結果是什麼?

結果是某一天你就進入一個你所謂的成功狀態?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呵呵。

童話故事裡總是說王子與公主經過各種磨難,最後在一起。那麼在一起了,就一定是幸福的麼?不會的。也一樣會有接下來的各種無數的新的磨難。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生活,是個過程。你過得每一天,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從來不存在什麼經過各種苦,各種難,最後達到某種終極狀態。

這種孜孜以求的終極狀態,壓根兒不存在。

而且。每個人都成功,這現實麼?

這話可能多數國人都不愛聽。就像沒幾個人願意瞭解一件事背後複雜的機制,但是卻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生來註定成功。

有這種想法是好的。但是,假如。我是指假如。

假如這一代人裡的絕大多數,經過一生的省吃儉用,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既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終極有錢狀態,也沒有享受過一天的生命,甚至最後還要面臨養老醫療各種困境。

我真的不知道,屆時國人的心態會是如何。

昨日大號記憶承載文章鏈接:

如果有來世,馬雲真的還會經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