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洗牌:凜冬已過,春天不遠

环保洗牌:凛冬已过,春天不远

時代週報記者 劉科 發自杭州

1月21日,生態環境部公佈了《關於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鼓勵民營企業設立環保風投基金,發行綠色債券。

對環保企業而言,2018年喜憂參半。在政策催化與市場需求帶動下,環保產業整體勢頭髮展迅猛。與此同時,行業內部出現分化,部分企業債務違約,融資受困,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這是中國環保產業的現狀。

業內分析認為,2019年環保市場將保持增長,未來兩年是環保三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環保的力度不會降低。未來隨著融資環境的改善,各路資本陸續進入環保市場,環保企業業績也將有望整體回暖。

洗牌加劇

在政策紅利釋放和行業從嚴監管的綜合影響下,環保企業在2018年經受了一輪洗牌。

在市值表現上,2018年環保板塊總體表現不佳。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59家主要環保上市公司共實現淨利潤143.7億元,同比下滑24%。淨利大幅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資金面緊張,財務成本急劇增加。

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A股中的環保股,漲幅前三的分別是綠色動力(+190%,新股)、華測檢測(+43%)、偉明環保(+17.5%),除上述三家上市企業外,還有中國水務、中國水業集團全年實現正漲幅,其餘大部分環保企業股價整體表現下挫。

其中,*ST凱迪、神霧節能、東方園林、盛運環保、三聚環保、啟迪桑德、碧水源、蒙草生態、鐵漢生態、科融環境等股價跌幅均超過50%,跌幅前三的分別是神霧環保(-83.7%)、興源環境(-78.8%)、神霧節能(-78.6%)。

環保板塊上市公司整體估值的縮水,與2018年民營環保上市公司密集爆發的債券違約潮有關,包括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凱迪生態等接連爆發債務違約,浙江上市公司盾安環境控股股東盾安集團更是爆出了450億元債務危機。

在國家政策驅動下,環保行業整體規模高速擴張。環保行業2018年遭遇的困境,政策變化亦是原因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變量則是PPP新政。

2017年11月,財政部發布《關於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隨後,新疆、湖南、江蘇等地開始陸續叫停PPP項目,涉及金額兩萬多億元,導致參與這些項目的環保企業無法繼續獲得融資,融資成本大幅提升。

2018年5月,環保龍頭企業東方園林共擬發行的10億元公司債最終只募集到5000萬元,被稱為“2018年最慘發債案”,東方園林發債大縮水引發了連鎖反應,環保類上市公司融資之難可見一斑。

除東方園林外,興源環境、盛運環保等10餘家上市公司均碰到了金融緊縮,進而導致公司遇到現金流障礙和股權質押爆倉的風險。

國資馳援

2018年底,民營環保企業融資環境正在逐步改善。2018年11月,針對民營企業股權質押、債務風險等問題的政策解決方案密集發佈,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市場機構、國有資本和社會資金陸續進入環保市場。

2018年11月2日,碧水源和東方園林與金融機構簽署了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合作意向性協議。11月16日,碧水源率先完成第一單規模14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東方園林則與北京市盈潤匯民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已經簽訂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盈潤匯民基金擬參股東方園林,受讓公司不超過總股本5%的股份,成為東方園林的戰略股東,盈潤匯民基金背後為北京市朝陽區國有資本。

2018年11月7日,神霧集團與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政府簽署《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書》,後者將支持興建神霧環保產業園基地及相關項目。對於此前陷入債務違約風波的神霧環保而言,這無疑是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除上述企業外,天翔環境已準備引入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戰略投資;盛運環保在2018年爆發債務違約危機,趕來接盤的是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均為國有資本,三聚環保的控股股東也已經是北京市海淀國投。

“利用國資的資源,併發揮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可以重新激發企業活力。”浙江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文禮對時代週報記者說。

政策再加碼

為了解決生態環保領域巨大的資金缺口,中國政府自2014年起開始嘗試通過政策激勵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環保產業。是年9月23日,財政部發布《關於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開始大力推廣PPP。

此後幾年間,PPP出現爆發式增長,在眾多PPP項目中,生態環保類項目由於佔用資金量大,績效考核難,一直是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委員會主任馬駿在2018中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透露:“為了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中國目前每年需要4萬億元資金投資於汙染治理、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等環保領域,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每年只能拿出3000多億元,不足總資金需求的10%。”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環保產業發展,正處於成長期向成熟期邁進的重要階段,在中長期內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2019年1月20日發佈的《2018環保上市公司業績排行榜》對106家以環保產業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進行彙總對比發現,2018年上半年環保板塊標的營業總收入1860億元,同比增長13%。分板塊來看,環境修復同比漲幅最高,達40%。環境監測緊隨其後,同比增速25%。固廢處理、水務處理、大氣治理和節能減排同比增速分別為18%、12%、3%和1%。

部分環保上市公司的訂單爆發表現突出。1月22日,先河環保率先披露了2018年度業績預告,全年預盈2.44億–2.82億元,同比增長30%–50%。報告期內,受益於環保政策力度加大,環境監測市場放量,公司積極發揮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加大市場開拓力度,訂單持續增長。

國金證券2019年1月發佈的投研報告認為:“環保未來新‘量’點主要是:在打贏藍天保衛戰背景下可以幫助地方政府快速提升空氣質量,有望成為城市空氣治理標配的大氣網格化監測行業;市場增長空間大且盈利模式清晰的生物質發電行業;法律和標準相繼出臺,行業不斷規範且即將進入成長期的土壤修復行業。”

而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杰特別表示:“2019年要制定實施支持民營企業綠色發展的環境政策措施。”

對環保企業而言,這可能意味著:凜冬已過,春天還會遠嗎?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